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观察肺俞贴膏穴位敷贴治疗肝硬化胸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肺俞贴膏穴位敷贴外治法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其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以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胸水,中医辨证属悬饮,三焦壅塞,肺气失宣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和少部分门诊病例。共纳入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观察组:西医基础治疗+肺俞贴膏(主要由人工麝香,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外用敷于双侧肺俞穴,1次/日,每次敷贴持续时间16小时,每天换药1次,连续使用,治疗2周。对照组:单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总体疗效、临床症候积分变化、最大胸水液平直径变化、肝功能指标变化等情况,进行疗效分析;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血、尿、粪、心电图,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控制0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8,P=0.035),说明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②临床症候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症候总积分减小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87,P=0.000),说明观察组在改善症候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咳嗽、咳痰、胸胁疼痛、胸闷喘促、小便不利、脘闷腹胀、头晕目赤、便溏或便秘等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咳嗽、咳痰、胸闷喘促、小便不利等各症状积分减小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34;t=-2.259,P=0.032;t=-2.2274,P=0.031;t=-2.200,P=0.036));但胸胁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发热等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患者咳嗽、咳痰、胸闷喘促、小便不利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胸胁疼痛、脘闷腹胀、头晕目赤、便溏或便秘方面无明显疗效。③两组最大胸水液平直径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最大胸水液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最大胸水液平直径均有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32),说明观察组在减少胸水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④肝功能指标改变: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间ALT、AST、TBIL比较,观察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有降转氨酶、黄疸的效果,但其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穴位敷贴法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观察组ALB较对照组高,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穴位敷贴法对改善白蛋白无明显疗效。⑤整个研究过程中除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局部敷贴部位皮肤出现皮肤刺激损伤,表现为瘙痒、干燥、红斑等不适,通过局部涂擦林可霉素利多卡因与安尔碘等症状缓解,继续治疗未再次出现不良反应加重;另除有1例患者治疗前查尿常规潜血1+,其余治疗后复查血、尿、粪、心电图,肾功能等常规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研究对象的失访。结论肺俞贴膏穴位敷贴治疗肝硬化胸水,中医辨证属悬饮,三焦壅塞,肺气失宣证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俞贴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小便不利等症状,且对肝硬化胸水的减少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肝功能指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肺俞贴膏穴位敷贴丰富了肝病的治疗手段,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依从性良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的外治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