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视觉剥夺后脑的可塑性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本文对早期盲人的脑结构与功能展开了一系列的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对照为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明眼人。研究内容可分为如下相互独立但有一定联系的五个部分:1)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VBM)分析早期盲人脑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失明起始时间、失明持续时间的关系;2)VBM与心理物理学相结合以探讨盲人触觉优势的中枢机制;3)探讨盲人视皮层在不同水平触觉任务下的功能活动;4)发展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探讨视觉剥夺对静息状态时脑的网络活动的影响;5)探讨视觉剥夺对静息状态下的脑局部性活动的影响。
上述研究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和推论:1)早期盲人视觉系统出现显著性的萎缩,并可能同时存在早期发育机制及后期活动.依赖机制;2)在视觉联合区,早期盲人相对于正常对照其灰质密度增高,并且在静息状态下局部活动性增强。结果支持视觉联合区在视觉剥夺后发生了显著的功能重组的观点;3)相对于正常对照,盲人左侧额叶一些区域灰质体积,半球灰质偏侧性增加;另可见体感。运动区白质体积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盲人为弥补视觉的不足而更依赖于语言功能及触觉与运动功能有关,并推测可能是是代偿性运用增多的结果;4)盲人触觉较明眼人敏锐,视皮层重组可能是其主要神经基础;5)盲人早期视皮层在触觉任务中参与了触觉识别加工,而不是非识别性触觉的感知;左侧梭状回与盲文阅读更高级的语言加工关系密切。6)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分析表明,正常被试存在两套大规模的内在网络:所谓的默认网络和注意网络。然而,盲人枕叶视皮层系统表现为与主体注意网络相分离。这说明正常注意参与下的认知加工与视觉信息密切相关;7)网络分析亦提示了盲人的腹侧扣带前回与默认网络的连接降低,而与注意网络的连接增强。可以初步推测这可能是盲人情绪特征的神经基础。
总之,本论文的研究数据表明视觉剥夺对人脑的影响表现为功能性重组,亦可伴随着结构性的变化。这些神经可塑性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盲人“视觉”系统,并波及全脑多个系统,可能是环境适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