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人骨性下颌偏斜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已越来越受到口腔临床医师的关注。这种疾病可导致错牙合畸形,下颌功能运动的异常,牙周组织损伤,颞下颌关节疾病等。此类患者在牙颌面的畸形的表现分为横向,纵向,垂直向三个方向的不对称。不仅影响颜面美观,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问题。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因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常需进行综合的诊疗,以纠正颌面部畸形。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基础,准确的治疗计划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在治疗方法上,生长发育停止以后的骨性不对称畸形患者,单纯正畸治疗只能获得一定代偿性效果,不能彻底矫正骨性不对称畸形,严重的下颌偏斜则需要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而无论哪种方法牙齿的移动都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以往对骨性Ⅱ类以及Ⅲ类患者牙齿去代偿后骨改建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骨改建和牙移动比例(B/T ratio)不符合1:1,并且以骨吸收为主,骨增生有限。而下颌偏斜畸形患者因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即颌骨、牙弓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性,牙弓左右不对称。其后牙的移动范围也成为影响矫治的关键因素,以及术后稳定咬合关系的前提。因此,了解此类患者后牙区牙齿和牙槽骨形态的特征,及术前正畸去代偿后局部牙槽骨的改建及去代偿的限度,对指导临床中正确的矫治计划的确立及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目的1.采用CBCT技术分析测量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的形态特点,及双侧对称性。2.对比骨性偏颌患者正畸牙齿去代偿前后后牙段牙槽骨形态的变化特点。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下颌偏斜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30岁、及个别正常牙合成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8-30岁。通过CBCT扫描获得颅颌面影像,测量两侧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上下颌后牙区牙槽骨形态特点,以及与正常人群组的区别。并比较骨性偏颌患者正畸牙齿去代偿前后后牙段牙槽骨形态的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1.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偏斜侧与偏斜对侧上、下颌后牙牙槽骨倾斜度差异显著,偏斜侧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倾斜度均大于偏斜对侧同名牙,偏斜侧下颌后牙区牙槽骨倾斜度均小于偏斜对侧同名牙。偏斜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倾斜角度大于100°,提示偏斜侧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颊向倾斜,即向偏斜侧倾斜;偏斜对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倾斜角度接近90°,提示偏斜对侧上颌后牙区牙槽骨直立于上颌骨。下颌第一磨牙双侧牙槽骨倾斜度差异显著,偏斜侧牙槽骨相对直立,偏斜对侧牙槽骨更加颊倾。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发生了非对称性的改建,且与牙齿偏斜情况表现一致。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后牙区牙槽骨厚度较正常人群菲薄,其形态变化与此类患者独特的骨骼及牙牙合关系密切相关。2.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时牙槽骨改建与牙移动程度不一致,牙齿在牙槽骨内产生了相对移动,牙槽骨形态没有改变或改变很少。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生物学改建多是以吸收为主,而增生十分有限。结论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形态发生了非对称行改建,与牙齿偏斜情况表现一致。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时牙槽骨改建与牙移动程度不一致,牙槽骨的生物学改建以吸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