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为冠心病,或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手段不断完善,包括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被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所取代,作为一种身心疾病,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发生于动脉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而CHD是脂质沉积于冠状动脉内膜,诱发血管内膜炎症的发生,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CHD的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出现,会造成患者较重的心理负担,患病后长期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给患者及整个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压力,使得CHD合并情绪障碍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可促发或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使血液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国内外研究报道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记物是公认的冠心病事件的有力预测因子,可以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CHD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恶化病情的转归。CHD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对其认识度较低,使得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导致治疗过程不顺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冠心病合并情绪障碍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关于冠心病合并情绪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加重入院的规范化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者,进行情绪评估,分组,并干预,收集其平均住院日、hs-CRP,对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服药依从性、心理科的复诊、主要心血管的不良事件,探讨冠心病合并情绪障碍临床转归。资料和方法对象:自2016.01~2016.12入住泰安市中心医院老年病二科的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经过内科规范化诊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入组,共118名患者,年龄在54~82岁之间。排除标准:排除有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肿瘤、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痴呆、精神病患者。方法:首先对入组所有患者进行一般状况、生化指标、平素口服药物相关信息的采集,对患者进行内科规范化诊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不良的入组,共118名患者,然后临床心理科医生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根据心理科医生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情绪障碍组(A组)63例与情绪障碍组(B组)55例。比较A、B两组hs-CRP水平及住院时间,并对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2个月的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心理科的复诊、主要心血管的不良事件。结果1.入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受教育的程度、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个人嗜好及冠心病家族史等)的比较上无差异;2.A组、B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7.03±3.92)vs(15.1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6.40±2.79)vs(13.09±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抑郁量表(HAMD)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71,P<0.001);3.A组、B组血清hs-CRP[(3.683±1.578)vs(3.940±1.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HAMD评分与hs-CRP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焦虑评分:r=0.135,抑郁评分r=0.083,P均>0.05);4.A组、B组住院天数[(8.63±2.84)天vs(9.95±2.6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HAMD评分与住院时间之间呈正性相关(焦虑评分:r=0.298,抑郁评分r=0.227,P均<0.05);5.A组规律服药的患者的比例高于B组(87.30%vs 69.0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情绪障碍组患者(55例),心理科门诊复诊(38例),复诊比例为69.09%;6.A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B组(12.70%vs 30.9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患者均为依从性差的患者。结论1.冠心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2.冠心病合并情绪障碍与无情绪障碍的患者在血清hs-CRP水平上无明显差异;3.量表的评分与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4.临床随访发现,CHD合并情绪障碍比无情绪障碍患者的依从性差,临床事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