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发生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尽早识别高危患者,早期给予一定干预措施,降低血流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0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人口学资料、入住单元、基础疾病、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细菌耐药性、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58例)和存活组(5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发生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0±1.3岁,平均住院天数24±1.4天,所在病区以ICU最多见(68例,占61.8%),其次是内科病房(22例,占20%),外科病房(20例,占18.2%)。110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79例,占72%,无基础疾病31例,占28%;三个月内有住院史的65例(59%);患者在血流感染前后24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9.6±2.6分;有30例(27%)在感染前2月内曾经使用过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感染前3月内有74人(占68%)使用过抗菌药物;感染前1月内有手术史的患者有53人(占48%),Ⅳ类及以上手术46例(占83%);有97人(占882%)有各类侵入性操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预后与年龄、入住病区、ICU住院天数、3月内住院史、合并肺部感染、感染前2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感染前3月内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史、侵入性操作、有创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等因素有关(P<0.05),但与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无创通气、亚胺培南耐药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感染前2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感染前3月内使用抗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多发生于ICU和重症患者,尤其是入住ICU时间长的患者,常合并全身多部位的感染,病死率高。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手术、侵入性操作尤其是有创机械通气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引起血流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属,及时、反复送检血培养对于提高确诊率,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意义重大。在临床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控,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尽量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减少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一定干预措施,降低血流感染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