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问”回了什么声?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声问(echo question)是言语交际中常见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对于回声问的研究,我们发现:前人大多以关联理论或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而从顺应论角度系统分析研究回声问并不多见。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且以曹禺四部著名的戏剧中的回声问为语料,即《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及《原野》,分别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对回声问进行细致描述,重点讨论回声问的语用功能,如回声问者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声问,以及其回声问的目的是反诘、讽刺还是其他。同时,我们也从以上三方面回答文章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即曹禺四部戏剧中,回声问的成分都是来自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通过上述论证,本文分析得出回声问的产生和理解是顺应的实现,因为只有言者和听者动态地顺应了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多种语境因素时,才能生成并理解回声问。另外,通过计算各类别的具体数目和比例,本文还发现回声问者更倾向于重复前话语中他(她)感兴趣的那部分信息,而不是重复全部内容。
其他文献
过滤压榨的数学模型,至今已提出多个。在这些模型中,均存在待定的模型参数,如压榨系数C_e、压滤系数C_f、以及过滤压密系数C_v等等。这些模型参数的确定,过去基本上都采用图
专书语法研究向来被视为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石,尤其对近代汉语副词而言,它既是一类数量多、范围广、内部情况较为复杂的词类,同时又处于中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特殊阶段。本
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法庭话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来揭示法庭中不同说话人(法官、公诉人、律师和被告)的元语用意识。该研究对十场法庭现场审判录音的转写语料(超过十万字)进
侵蚀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库变化的研究对全面认识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及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本文以采用种植百喜草治理侵蚀退化地上典型
随着当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经日益突显。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过程,更深层次地,与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由于
Skopo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把目的概念应用于翻译的一种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行为;决定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
根据萨克斯(Sacks)等人在1974年提出的会话模式,在交际中,话轮由单一说话者掌握,下一说话者在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上接过话轮,会话就这样自然而流畅地进行。事实并非如此,在言
文章首先将“A而不B”格式的词汇性质确定为以下三种:成语、半凝固短语、自由短语,并以此作为下文论证的基础。又将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纲,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
房屋建筑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所以,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内容。文章针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现汉》是一部以确定汉语普通话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从出版至今,它在词汇规范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缺少对语文辞书规范化理论的探讨。本文以《试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