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迅猛发展,高尔夫运动在国内逐步发展繁荣。例如:1982年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申报立项,是新中国第一家申报立项建设的高尔夫球会。1984年8月24日,由霍英东先生出资建造的中国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对外开放,成为新中国后内地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在1993年3月16日,中国协出台《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实行职业化制度的具体方案(草案)》。1993年10月,第一次职业高尔夫资格赛选拔在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办。发展到如今,短短30几年中国高尔夫运动参与人数几何递增。运动场所、运动设施也越来越呈大众化消费趋势。其中每年纳入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已经由2006年30余起到2009年近90余起,到2016年已有129余起,涵盖了国际、职业、业余、青少年等各个层次。全年赛事总奖金近3000万美元。虽总数据看似庞大且发展迅猛,但从单一的赛事上看:中国高尔夫赛事目前基本属民间中小型业余赛较多,国际性大型赛较少,正规职业赛更少;况且中国第一个正规职业赛是以1995年VOLOV中巡赛为代表、2004年北京举办的大佛杯中国精英赛、2005年的欧米茄欧洲巡回大师杯、到如今才有顶级赛事汇丰杯、BMW杯等。由此可见,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及知名度的赛事较为稀缺。与国外欧美国家的四大满贯、巡回赛、精英赛相比略显凋零。本文从营销方式角度,研究我国不同高尔夫赛事的营销方式。运用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体育学等相关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发、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高尔夫赛事的营销方式进行研究。整体以职业与业余高尔夫赛事的营销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赛事管理者及赛事参与者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比国外先进赛事如四大满贯、巡回赛等,得出国内赛事与国外赛事的差异性从而为国内赛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一、缺乏市场营销及赛事运营经验。目前国内的业余高尔夫赛事的运营管理的创新性较小,处于模式同质化现象,管理模式滞后无法与国际职业赛事相比,且盈利模式也处于单一化甚至没有盈利;二、赛事管理人才缺乏。汇丰赛事及美巡赛均由国内外拥有赛事经验的大型公司运营,而业余赛及商业赛事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中国的赛事管理人才储备青黄不接,虽然体育行业人才不断涌进,但是对口匹配人才缺乏。三、参与者诉求体现不到位;四、业余赛赞助力度不明显;五、赛事策划包装能力薄弱;六、赛事质量层次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