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物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6年我国首次在《民法通则》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民法典》对具有人格利益的物做出具体规定,人格物制度在中国一直不断地发展着。但我国法条中对其缺乏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面临众多难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总结,以及参考国外相关立法,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内容与创新点,主要是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从第二章开始,从人格物的首次提出展开,从人格财产到人格物的概念,特征去分析,得出人格物需要满足具有人格利益,不可代替性,具有独立价值这三个评判标准。因为并非所有的物遭到损害都会引起人的精神损害,也并不是所有的损害都能达到获得赔偿的限度,于此我们应找到人格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之间的关联。第三章提出我国目前在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领域的不足,包括人格物的主体范围含混,人格物本身的范围也不清楚,以及当前的损害赔偿标准十分不合理等。还针对人格物损害与违约竞合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规定还研究不足,不光是人格物方面,甚至扩升到侵权与违约方面,也是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第四章则针对第三章的人格物范围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将法人,组织等也纳入人格物主体的范围,对于人格物,我们一般会想到具有财产价值的动产,但这种概念范围并不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我们应当按照现实的需求,将不动产、伦理物,虚拟财产纳入人格物的范围。确定我国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的范围,不仅可以实现对人格物上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双重保护,还可以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第五章是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适用。主要是阐述了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的要件应当在一般侵权责任制度的规定基础上结合人格法益,以及对第三章人格物赔偿标准不合理的问题做出了解答。最后,要设立一个可参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需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侵权人是否有过错,侵权人侵害人格物时的手段,场合,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能力。除与司法解释规定相关的一般因素外,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设立还要考虑与人格物属性相关的特别因素,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国外已有的损害赔偿标准,以此规范人格物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对于第三章提出的违约与人格物损害赔偿持积极的态度,认为可以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相结合,合同违约也可以对权利人因人格物损害造成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最后是结论与展望。要建立一个完备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首先要从人格物本身入手,确定其范围和主体范围,才能从源头上给予损害赔偿一个合理的限度。不光对人民心中的一般人格物予以保护,也要对无财产价值,不动产,虚拟物,伦理物等的人格物予以保护。当明确好人格物及其相关范围后,再寻找人格物损害与赔偿——尤为是精神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其中需要通过制定一个大众认可的人格物损害导致精神损害程度的标准,同时法官要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由此,人格物损害赔偿制度才能建立起来。
其他文献
《食品安全法》在2015年得到修改并正式生效,新《食品安全法》在原有法律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其中引起讨论最多的是第148条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条款,该条款修改的焦点是提高了食品标签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力度。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北大法意等网站的检索,关于食品标签纠纷案件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消费者主张的理由主要是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了使我国法律的适用更贴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食品安全法》
专利侵权赔偿价值的认定一直是我国专利侵权诉讼的难点,在司法裁决时大多采用的是法定赔偿,由于法定赔偿的固有局限,相比于专利权人因为侵权受到的损失,法定赔偿金普遍偏低,无法真实反映专利权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因此本文以我国相关法律为基础,结合国外司法实践取得的有效成果,引入资产评估理论,对我国司法现状中如何合理评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价值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司法现状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司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行,使我们新的一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备受法律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民法典第996条(1)规定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认可了在人格权遭受严重精神损害时,同时还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失,打开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界限。精神损害指自然人因为人身权受到侵犯而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害。即自然人因人格权受到侵犯而产生不安、失控、暴躁、抑郁等消极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不论是影视界、体育界,还是科学界的知名人物,大家都可以从网络上认识和了解,这些知名人物对普通大众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商家看准了以上的社会现状,为了使自己公司的商品或服务迅速开拓市场,取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商家在不经知名人物同意的情况下注册知名人物的姓名作为商标并进行使用。商家这样的行为侵犯了知名人物的姓名权,给知名人物的经济利益带来侵害,
我国民法典新确立了遗产管理人制度,这既符合了当今社会在财产继承领域革新的迫切需求,又符合了当今继承法领域普遍规定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国际立法惯例。我国民法典基本确立了遗产管理人制度,遗产管理成为继承过程中一项必要流程,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继承体系、满足遗产公平分配的要求以及完善了无人继承程序相关制度。但是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规则需要进一步具化,因为现行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无法具体回应一些现实性问题,如未规
一般人格权的基本理论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争议的焦点,有关其概念、性质以及其与具体人格权的关系,学者们各持己见。《民法总则》第一百零九条对于一般人格权的规定较为概括与笼统,并未以立法的形式回应理论界的争议,也未能将一般人格权从逻辑层面完美纳入到人格权体系之中。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为《人格权编》,且在此编中对一般人格权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回应了学界对于一般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婚姻的忠诚度降低,甚至崇尚不婚主义,导致非婚生育子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确立以及对其权益的保护逐渐成为当前亲属法立法的关注重点。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立法中,都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指导,在亲子立法中为非婚生子女规定了特殊的保护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权益保护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确
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是宅基地制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在2015年国家开启了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试点后,宅基地使用权抵押也逐渐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视。目前,法律和政策并未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其开放与否在学界也广受争议。但是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既能够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也能够帮助消除宅基地使用权“隐形流转”的现象,对于农民来说,这也是一条稳妥的融资渠道,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已经取
互联网“打赏”如今非常盛行,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和网络直播的发展造就了众多的网络直播群体,网络直播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一方面,网络直播极大地丰富了社交互动的形式,增加了互联网用户文化娱乐消费的潜力,受到众多互联网用户的追捧,这是因为网络直播的强烈的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网络用户会购买网络平台上的打赏道具,对自己欣赏的表演和作品打赏礼物,目前打赏等一系列的网络交易已经被归类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了社会愈发关切的话题。但是老年人在纠纷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家事纠纷又是老年人最频繁接触到的纠纷类型,因此分析在家事纠纷中是否有效保护了老年人的权利、如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家事纠纷中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