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考察我国教学反思的取向,分析其特点和缺失,并试图阐述一种新的教学反思取向,以弥补缺失。本文在厘清反思和教学反思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有关教学反思研究的文献,对现有的关于教学反思内容和反思取向进行了分析,发现理论研究者对于教学反思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且己涉及到了伦理的维度,但同时也在这一问题上有意忽视或者回避。
本文对一次多省市协作的高中“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的现场评论,以及上海市小学和初中15堂优质课的执教者教学反思和专家评议,进行考察。分析显示出当前我国教学反思的技术取向、目标取向以及学生认知发展取向。技术反思取向在当前中国中小学盛行,它关注达到预设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重视手段的效果和效率,但对目标本身关涉较少,甚至脱离预定教学目标奢谈某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忽视技术对于学生的意义。针对这种反思,强调有效教学的目标取向反思正当其时。目标主导的教学反思,重视预设目标的实现,紧紧围绕预定目标来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教学的实际效果。但是,目标取向的教学反思,较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体验,甚至有意回避与预定目标实现无关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真实问题,存在为达成教学目标而不择手段的危险。学生认知发展为主导的教学反思,其关注多限于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方面,对教学中的伦理问题缺乏敏感性。
本文认为,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反思要么陷入了技术至上的误区,要么局限于效率主义,缺乏伦理关切。教学是一种伦理活动,以尊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为前提,以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为终极责任。伦理取向的教学反思,追求目标和技术手段的统一,不仅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更关注教学的终极责任。本文建议,学校可以尝试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加强学习、培训、交流,提高教师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等,提升教师对伦理问题的关注,把教学作为道德事业,从而促进教学反思从追求效率转向负责任的伦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