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武汉市HBsAg阳性孕产妇HBV宫内传播的流行现状;识别和评估影响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因素,明确其关键危险因素及危险程度。 2.探讨产妇基因变异与HBV宫内传播发生风险间的关联性,识别HBV宫内传播的易感基因及位点。 3.探讨新生儿基因变异与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间的关联性,识别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及位点。 4.探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间的关联性。 方法: 1.第一部分以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进入乙肝母婴传播队列的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HBV宫内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χ2检验、趋势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HBV宫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2.第二、三部分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以81名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病例组,按照分娩年龄相同、产次相同和新生儿性别一致的条件,以1:2的比例选择162名同期未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利用MiSeq系统对产妇LTβR/APOBEC3B、PD-1/PD-L1和TRAIL/TRAIL-R2通路上的关键基因与新生儿编码固有免疫反应中重要模式识别受体(TLR9、RIG-I、MDA5和cGAS)和关键衔接蛋白(MyD88、MAVS和STING)的基因的候选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χ2检验、趋势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决策树分析和累积效应分析方法对候选基因位点与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3.第四部分以第二部分的产妇和第三部分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和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计算表,分别对产妇和新生儿阳性基因位点与孕期HBeAg、分娩方式间的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 1.在研究期间,共有969名孕产妇观察到HBV宫内传播结局,其中81名发生了HBV宫内传播,宫内传播发生率为8.36%(81/96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HBeAg阳性(OR=2.31,95%CI:1.02-5.20)是HBV宫内传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剖宫产(OR=0.34,95%CI:0.19-0.58)与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中(6.00-7.99log10copies/mL)、高(≥8.00log10copies/mL)水平HBV DNA的母亲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分别是低水平(<6.00log10copies/mL)母亲的3.21倍(OR=3.21,95%CI:1.38-7.43)和6.05倍(OR=6.05,95%CI:1.91-19.15),趋势检验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产妇单位点与HBV宫内传播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孕期HBeAg和分娩方式后,与LTA rs2239704GG基因型携带的产妇相比,该位点TT基因型携带的产妇HBV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增加了194%(OR=2.94,95%CI:1.03-8.41);加性模型结果显示,产妇每增加一个T等位基因的携带,其HBV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上升66%(OR=1.66,95%CI:1.04-2.64);同样在加性模型下,产妇PDCD1rs2227981和TNFRSF10B rs1129424位点每增加一个等位基因T的携带,其HBV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将分别降低45%(OR=0.55,95%CI:0.32-0.95)和55%(OR=0.45,95%CI:0.21-0.98)。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产妇PDCD1rs2227981、LTBR rs3759333和CD274rs822336间存在高阶的交互作用。累积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产妇LTA rs2239704、PDCD1rs2227981和TNFRSF10B rs1129424间存在累积效应,携带2~3个危险基因型的产妇,其HBV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是不携带危险基因型的4.38倍(OR=4.38,95%CI:1.68-11.44),趋势检验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新生儿单位点与HBV宫内感染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孕期HBeAg和分娩方式后,与MAVS rs3746661携带GG基因型的新生儿相比,该位点携带CG基因型和携带CG/CC基因型的新生儿,其HBV宫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59%(OR=2.59,95%CI:1.37-4.90)和151%(OR=2.51,95%CI:1.36-4.65);加性模型显示,新生儿MAVS rs3746661每增加一个等位基因C的携带和MAVS rs8126207每增加一个等位基因G的携带,其HBV宫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将分别上升87%(OR=1.87,95%CI:1.16-3.02)和84%(OR=1.84,95%CI:1.06-3.20)。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MAVS rs3746661和MB21D1rs311678间存在交互作用。累积效应分析结果显示:MAVS rs3746661和rs8126207间存在累积效应,与不携带危险基因型的新生儿相比,携带1个危险基因型和2个危险基因型的新生儿,其HBV宫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分别上升了180%(OR=2.80,95%CI:1.20-6.52)和323%(OR=4.23,95%CI:1.71-10.43),趋势检验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 4.产妇LTA rs2239704、TNFRSF10B rs1129424和孕期HBeAg间具有相加交互作用(AP=0.75,95%CI:0.17-1.33;AP=0.76,95%CI:0.21-1.30)。新生儿MAVS rs8126207与分娩方式间既具有显著的相乘交互作用(Pmul=0.044),又具有相加交互作用(RERI=2.03,95%CI:0.29-3.76;AP=0.74,95%CI:0.33-1.14)。 结论: 1.武汉市HBsAg阳性孕产妇HBV宫内传播的发生率为8.36%;孕期HBeAg阳性和孕晚期HBV DNA高载量是HBV宫内感染发生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可能有助于降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2.产妇LTA rs2239704、PDCD1rs2227981和TNFRSF10B rs1129424多态性与HBV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的关联。 3.新生儿MAVS rs3746661和rs8126207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的关联。 4.产妇LTA rs2239704、TNFRSF10B rs1129424两个位点在修饰HBV宫内传播发生风险方面都与孕期HBeAg存在着交互作用;新生儿MAVS rs8126207在修饰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方面与分娩方式存在着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