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适应课中培养智障学生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 “培养培智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目标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也尝试着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在所任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各种补偿训练中学会生活自理,培养重度智障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帮助其尽可能成长一名独立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生活适应课 培养 乐观向上 生活态度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要培养培智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围绕此目标,我在教学中也尝试着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在所任各科教学与课题研究中。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各种补偿训练中学会生活自理,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如何在生活适应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智障儿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尊重个体,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生活适应课上培养中重度学生的精细动作,是一件难事,比如在穿珠子,穿鞋扣,穿针引线等训练过程中,发现智障学生的双手协调力较差,手眼脑的协调很难达到一致。面对高难度的动作,往往智障学生表现出胆怯、退缩,即使能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训练内容,有时也不够自信。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握、穿、剪、折等专门系统训练外,还要在训练中渗透心理辅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克服消极地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生活适应课教学中,遇到孩子难以解决的事情,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多一分赞赏,少一分责备,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年级适应课《会整理衣物》为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在教学《缝补》一课时,大多数孩子都能穿针引线,但在缝补开线的衣物时,大多缝补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不敢动手操作,怕被针扎到手。这时,我先精神饱满地进行示范教学,再要求同学们学着老师所教的步骤进行缝补,并鼓励学生认真学好此本领。当孩子胆怯时,我会走到他面前,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送上鼓励的眼神,竖起大拇指,让学生觉得他是最棒的!请一位轻度智障儿童小思上台前当众缝补自己开线的裤子,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她,只见她有点紧张了,嘴巴不停地直达哆嗦,不能合上嘴。“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棒的!”听到老师的鼓励,小思紧张的情绪有些缓和,开始认认真真地缝起了自己的裤子。针脚长短几乎一致,缝成直线。我将小思缝好的裤子给每个同学传递着看,并让他们说说缝得怎么样。同学们的夸奖也让小思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脸上绽放了笑容。
  二、创设有效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活适应课是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融入到各个场景中来。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教学《我会购物》一课,我们通过多媒体录像视频观看学校附近超市里的各种商品,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商品,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时,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模拟小超市玩“顾客与营业员”的角色游戏,并在购物过程中学会使用“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购物文明用语。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模拟小超市热闹起来,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想买的物品,还学会了简单的购物礼仪。
  通过看录像、进模拟超市的学习铺垫,再者将学生带到真正的超市,让学生体验从众多真实的商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并买下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以及文明购物的能力。教师采用现场指导、回学校强化训练、请家长协助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这样,利用校外资源给枯燥的课堂学习赋予了新的活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利用媒体资源,愉悦学生身心
  生活中不缺少美,常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教师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利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音乐背景、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等媒体资源淘治情操,能让智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美,并获取身心愉悦,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教学单元主题《我会乘车》中的《学打电话》,我们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动画《两个小娃娃》,由于这歌曲是幼儿园小班的儿歌,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歌曲,视频一播放,学生便按奈不住寂寞,嘴巴跟着轻轻地哼着,刚开始都不敢放声,老师微笑着点头,并用赞许的眼神示意他们:“同学们,你们唱得非常棒,声音很动听,可以大声唱出来!”同学们很快就感应到老师的意思,在轻快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了本课教学内容,先贴出学生家的电话号码,归纳该号码是几位数,再讨论识记电话号码的方法。例如:“8888520”,可以谐音方法识记,“爸爸、爸爸我爱你”。又例:“38882770”根据数字排列关系识记,3个8,2个7,再加0。然后教给学生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方法,学生很快的记住了电话号码,最后,老师利用媒体播放打电话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固定电话和手机打通家里人的电话,通知本周五下午学校有庆祝教师节活动,叫家长提前40分钟来学校接孩子回家,学生都做得很好。这样,在音乐与美的享受中学生学会了打电话。又如:教学单元主题《我会乘车》中《认识交通标志》,我通过 “遵守交通规则”的卡通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认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安全标志。再把课堂移到教室外,带领学生到马路边进行现场指导,教育学生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基本交通规则。媒体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能巧妙地用之于我们课堂教学中,那将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生命。
  四、积极家庭教育,保障技能掌握
  积极生存方式的形式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与积极介入。除学校外,家庭教育是残疾学生主动生存方式形成的重要保障。对于智障学生来说,练习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阶段,通过书面和实践的各种练习,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提升为技能。教师通过设计“生活适应课家长反馈表”及时引导家长的积极家庭生活指导等途径,通过亲子关系沟通,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与孩子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残障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长带给他们的积极主动方式的氛围,从而确保学生在校主动生存方式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延续、发展。 例如:单元主题《会整理衣物》中的《保存》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反馈表,让学生带回给家长,并取得家长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其子反复训练,必要时提示,最终使智障孩子达到独立完成该项生活技能。
  生活适应课家长反馈表
  同学在我校学习了 整 理 保 存 衣 物 其操作步骤为: 1、折叠衣物。2、按季节、面料、类别给衣服分类。 3、整齐有序地把衣物放进衣柜合适的位置。
  希望家长能配合督促指导学会 整理保存衣物 。
  折叠衣物 给衣物分类 放进衣柜
  独 立
  家 长 提 示
  家 长 协 助
  备注:请贵家长在相应的位置“√”,如能独立完成,说明该生具备了该项生活适应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尝试,对学生进行过程化、动态化、多元化的评估,使残障学生积极实践主动的参与学习,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介入,使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使生命个体在外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焕发自我的生命成长力量,学会主动、自觉地发现资源、组织资源 为自我的生命成长服务,从而主动提升生命质量。为我们的智障孩子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并在上课时学生人手一份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是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讲授法”或者“讲问法”。“高效教学”不仅要求确保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在教学中要能实现多方面的教育任务。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和洋思中学的
[一组数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来不发表自己意见的占7.5%,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不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占8.9%,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说一些跟学习无关的话的占16.58%,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来不能解决问题的占7.4%,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到不愉快的占27.46%,  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占19.05%,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帮助不大的占28.22%。  [两段话]  “每
期刊
[内容摘要] 在纷繁而复杂的初中古诗词教学里,教师与学生都应本着一种原则和目的而展开互动的课堂教学。在此期间的美感的生成更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去实现美感的养成和积淀。因此强调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美学化进程的要求。从而指出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培养教学受众的美感是美学化进程里的关键一环;施教者在诗歌教学实践上必须为美学化进程提供质量保证;诗歌教学美学化的形式是架在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诗歌美学化教学须是合规律
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朗读有助于字音的掌握,可促使学生语音规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情,有利于情感的熏陶。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同时,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朗读基本功和训练,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