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抗震试验及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核心筒是高层建筑抗震的核心部分,研制抗震性能好的核心筒一直是国内外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追求个性化的大型复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对核心筒的抗震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建筑的要求以及考虑减轻结构自重等原因,核心筒的厚度常常受到限制。结构中核心筒在给定厚度条件下如何增强其抗震性能已成为核心筒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核心筒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进行了较系统的抗震试验、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主要贡献如下: 1.首次提出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核心筒,完成了8个有洞口和无洞口的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简体与普通混凝土筒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别采用水平中心加载和偏心加载的方法,研究了该双重组合筒体在弯剪作用下以及在弯剪扭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较系统地分析了它们的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延性、耗能能力、破坏机制等。揭示了混凝土核心筒与内藏钢桁架共同工作的机理。 2.建立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承载力计算的简化力学模型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3.基于钢筋混凝土软化桁架模型理论,建立了内藏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软化桁架模型,分析了内藏桁架对剪力墙裂缝发展的控制作用以及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在内藏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软化桁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高剪力墙及核心筒软化桁架模型,该模型中截面单元应力状态分解为一维应力状态和二维应力状态。其中处于二维应力状态的体系抵抗由剪力和扭矩引起的截面剪应力;处于一维应力状态的体系抵抗复合受力下截面的轴向应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该模型为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高剪力墙及核心筒在复合受力下的全过程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4.在试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在结构中的布置原则,提供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并已用于工程。 主要结论: (1)内藏钢桁架的存在有效地制约了筒体裂缝的开展,有利于内力重分布,刚度衰减慢,后期性能稳定,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内藏钢桁架组合核心筒的塑性铰域较大,有利于充分发挥核心筒各部位的抗震耗能能力。 (2)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承载力比普通混凝土核心简明显提高,其屈服荷载提高了11.2%~23.3%,极限荷载提高了25.9%~39.9%。 (3)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核心简明显提高,其延性系数提高了10.2%~39.5%。 (4)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滞回曲线比普通混凝土核心筒的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明显提高,其耗能提高了34.4%~163.9%。 (5)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与普通混凝土核心筒的破坏形态明显不同:内藏钢桁架明显地改变了剪力墙的裂缝分布及走向,裂缝在发展过程中裂缝角度有向型钢斜撑倾角逼近的趋势,当型钢斜撑配钢梁较高或轴压力较小时,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6)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比普通混凝土核心筒抗扭能力显著提高。 (7)所建立的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软化桁架模型,为内藏钢桁架混凝土核心简在复合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总之,本文所研究的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比普通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明显提高。工程应用表明,其施工较简便,易于推广。
其他文献
疏桩作为一种新的桩基设计理念,因为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由于受到认识水平和计算手段的限制,许多设计工程师还是采用传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结构正向着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新型结构不断出现。有些结构的重要部件一旦发生损伤,其破坏程度将迅速发展,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将很有可能导致整个
土作为建筑材料、地基及地下工程的围限介质得到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向着高、大、深、重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作为建筑地基的土提出越来越苛求的强度和变形要求。长
目前国内外对偏心基础隔震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在进行基础隔震研究时,常常采用简化的模型和假定,忽略了基础隔震结构偏心造成的扭转反应的影响。随着隔震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
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区域拉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或裂缝超宽的问题至今缺少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针对这类问题,本文提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侧设置局部增强钢板(即局部增强的
结构损伤诊断和在线监控在土木工程领域已经越来越重要。动力测试的出现,相对于静载试验,让损伤诊断更加经济快捷,让在线监控更加切实可行,目前在信号处理领域频域法发展最为
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是课题组关于“超低温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09)的一个子课题。造成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课题研究方向为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与混凝土低温收缩徐变试验两部分。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研究了含水率、水灰比与降温速率对混凝土试件在降温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影响,并比较了降
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微破损检测方法,就是在不影响结构物总体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直接从结构物上取样进行强度试验,或直接在结构物的适当位置进行局部的破损性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推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融合了很多学科比如机械、物理等。在此基础上,建筑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建筑设
随着围海造陆工程的发展,其吹填材料逐渐由早期的无黏性粉砂粒料转为以黏粒含量为主的软黏土。由于沉积历史和形成原因的不同,这类吹填软黏土与正常沉积软黏土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