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仍在舞台演绎。其历史悠久,艺术造诣颇高,不仅代表着莆仙一带的文化艺术成就,也传承着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的遗韵。历来莆仙戏的研究多关注于其与宋元南戏发生的关系,为南戏研究服务,这样就容易忽略莆仙戏成长过程的主动性,即莆仙戏的形成是积极地与外界产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所以在莆仙戏发展历程的研究中,还要挖掘其与外来戏曲声腔如梨园戏、潮剧、弋阳腔等发生的关系,使莆仙戏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仍在舞台演绎。其历史悠久,艺术造诣颇高,不仅代表着莆仙一带的文化艺术成就,也传承着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的遗韵。历来莆仙戏的研究多关注于其与宋元南戏发生的关系,为南戏研究服务,这样就容易忽略莆仙戏成长过程的主动性,即莆仙戏的形成是积极地与外界产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所以在莆仙戏发展历程的研究中,还要挖掘其与外来戏曲声腔如梨园戏、潮剧、弋阳腔等发生的关系,使莆仙戏的研究更加全面。首先,以历史的眼光对莆仙戏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除了肯定民间艺术积淀为莆仙戏的形成提供可能,本课题还回归至“曲本位”的思想,探究唐宋大曲等音乐要素对莆仙戏形成的关键作用,挖掘莆仙戏形成的音乐条件,强调莆仙戏的成长一直是在不断交流着的。至明清阶段,则梳理莆仙戏与外来声腔戏曲要素的交流历史,以观照莆仙戏成熟的过程。其次,关注明清之际,莆仙戏与外来戏曲的交往。该时期,兴化杂剧发展成为独特的地方声腔“兴化腔”,走向成熟。莆仙戏与诸多外来戏曲声腔产生交流,尤其是与梨园戏、潮剧、弋阳腔等这些声腔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题重点探究莆仙戏与梨园戏、潮剧、弋阳腔的关系,通过剧本这一较为客观载体进行文本分析比对,并具体结合戏曲诸要素,表明莆仙戏与这些戏曲存在交流的现象。然后,透过现象,挖掘莆仙戏和这些声腔戏曲产生交流的历史条件,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考察莆仙一带与这些地方戏曲所在地的渊源关系。最后,总结莆仙戏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自我的,而是积极与外界产生交流的过程。这一传播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层文化土壤,即莆仙戏与其他戏曲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上有着互通之处。所以课题的最后一部分从地理位置、迁移历史和乡土文化等三个方面入手,以莆仙戏为中心,着眼于我国地方戏曲(尤其是南方戏曲)整体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小窥大,从而使研究更开阔、更具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埃贡·席勒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和表现风格。席勒作品中的独特表现性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扭曲而夸张的肢体、强烈而主观的
人们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素质。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不仅可
自诉担当作为国家公权力协助被害人私权利的一种基本形式,对于保障被害人自诉权的有效行使,正确处理国家公诉权与被害人自诉权的关系,以实现刑事自诉制度的宗旨具有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着重从公正的社会基本制度层面上探索共建共享发展道路:政治上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文化上实施普及大
针对"现代城市管理学"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文认为在教学中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可以从思想上、课堂上,以及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上等方面进行强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由于它的覆盖面广,各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不同,又使之产生许多变化,在平面组成、外观造型等方面呈现出多
考虑到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间存在复杂的产业波及效应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采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系数法和DEA(BCC)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浙江省战略性
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钢琴作为一种键盘类多声乐器,为即兴支撑音乐歌唱、表演和欣赏等音乐教育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钢琴即兴伴奏(演奏)具有从综合性高校直至幼儿
吴宓的文学创造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入旧格律是其文学创造观的内核,体现了其思想的包容性和前瞻性。
Wu Mi’s concept of literature creation is an importan
在翻译界中,是否允许译者风格的多样性一直是个有待争议的问题。翻译理论认为,一篇好的译文首先应该忠实于原文,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为了达到翻译的忠实性,译者必须严格遵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