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座城市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南京拥有叶兆言、苏童、毕飞宇、韩东、朱文、魏微等一大批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座城市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南京拥有叶兆言、苏童、毕飞宇、韩东、朱文、魏微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由此带来了南京城市书写的繁荣。本文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南京”为研究对象,既对当代文学中的南京形象、文化品格以及整个城市化演进过程进行解读,同时还从城市的角度对不同作家在想象和表述南京时的不同构形方式进行分析。
受作家身份、情感态度、城市观念及城市发展现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家在南京构形上表现出不同的想象与表述方式。叶兆言和苏童分别在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中选取历史题材来表达“怀乡”主题,从而传达出对现代性城市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区别在于苏童用人物的逃亡来完成“还乡”之旅,叶兆言则在虚拟的“怀旧”中缅怀着传统。真正描绘现在时的南京的毕飞宇、韩东、朱文、魏微等新生代作家,尽管他们早期的作品里也难超越“城乡冲突”模式,但作品中的城市意识已能在城与乡的双向互动中,更加真实、理性地审视城市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利与弊,并对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城乡隔阂、人物命运加以关照。90年代南京在全球化浪潮中朝现代大都市迅速迈进,在韩东、朱文等对南京作为欲望都市的书写中,南京正因个性的消弥而变得“无名”,金钱、性和物质异化构成了南京都市书写的重要主题。从这些作家的南京书写中,可以看到南京由传统城镇(乡土型城市)——城乡复合城市——现代化都市这样一个基本的城市化发展轮廓。
南京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塑造了南京兼容并蓄又驳杂多元的文化性格。通过对当代文学中的南京人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到南京文化中宽容与精明、伤感与享乐、阴柔与阳刚等看似矛盾的品格共生共存的局面。
其他文献
本文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趋向补语动程引申义,是指趋向补语由趋向意义引申出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持续和完成的意义。论文从这一功能角度把表引申义的趋向补语分为三
《经典释文》(以下简称《释文》),在为十四部经典作音义的时候,大量征引前代文献来补充自己,丰富自己,其中征引《说文解字》多达777字次,是研究《说文》版木和校勘《说文》的
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时期,也是我国现代意义上学术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在文学研究领域内,无论是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还是具体的国别文学史,这一时期
本文计论了针对专科学生开展汇编语言课程的特点,考虑到教学对象层次与实际水平,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的选取、实践课的设置、考查方式的选取上都应该有所不同.改善传统教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芯孔注水养护技术 ,是针对中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挤压成型的预应力空心板的生产而开发的一种实用新技术。它对提高产品质量 ,加快台座的周转 ,提高经济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外国留学生对于形声字认知的问题,前人多从规则字和不规则字、一致字和不一致字的对比入手来研究。本文把整字和声旁的声母或韵母相同的半规则形声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纸笔测
结合工程实际 ,通过实验室反复试配 ,总结出一系列数据 ,说明“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 ,普通防水混凝土的灰砂比和砂率取值范围有些欠妥 ,以规范修改时 ,予以参考。
本文的选题为对外汉语教材的韩语翻译偏误问题分析研究。在概述前人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对外汉语教材的韩语翻译现况作了介绍,进而选定《汉语会话301句》韩语译本作分析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中学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