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为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诊断、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青岛大学医学院学生以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患者中筛选20例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作为实验组(左偏12例,右偏8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23岁,平均22.2岁)。正常牙合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0-24岁,平均22.3岁)作为对照组。应用CADIAXIII髁突描记仪记录两组在开闭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左右侧方运动中双侧髁突运动轨迹,定性分析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特征,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组偏斜侧(颏下点所偏向的一侧)和非偏斜侧(颏下点所偏离的一侧)之间髁突位移及倾斜度之间的差异。结果:1.实验组在开闭口运动及前伸后退运动时双侧髁突轨迹曲折、不流畅、重合性差,两侧运动不对称,侧方位移增大,初始运动和终末运动闭合不良,但个体轨迹图形多次描记的可重复性好。对照组在各种边缘运动中左右侧髁突轨迹对称,光滑流畅。定量分析实验组开闭口运动中非偏斜侧在矢状向最大位移和最大空间位移均小于偏斜侧;在矢状向、垂直向的最大位移和最大空间位移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侧髁突在最大开口位时矢状面倾斜度(SCI,SagittalCondyle Inclination)和水平面倾斜度(TCI,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髁突运动5mm时,偏斜侧SCI大于非偏斜侧,偏斜侧TCI小于非偏斜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大开口位时偏斜侧和非偏斜侧髁突的SCI均小于对照组、TCI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伸后退运动中实验组仅非偏斜侧髁突在矢状向上的倾斜度小于偏斜侧,在垂直向上的最大位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侧方运动中,当双侧髁突分别作为非工作侧时,实验组双侧髁突运动轨迹不对称,定量分析非偏斜侧髁突运动在矢状面、垂直面的最大位移和最大空间位移上均小于偏斜侧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矢状面、水平面的倾斜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髁突运动5mm时,非偏斜侧髁突在矢状面的倾斜度小于偏斜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双侧髁突分别作为工作侧时,非偏斜侧髁突在矢状面上倾斜度大于偏斜侧,在水平面上倾斜度小于偏斜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偏斜侧矢状面倾斜度小于对照组,非偏斜侧水平面的倾斜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髁突铰链轴的旋转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不仅具有形态结构的不对称,双侧髁突运动轨迹在位移、倾斜度等方面也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2.与对照组比较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主要表现为髁突轨迹曲折、不流畅、重合性差,髁突运动范围受限,侧方位移增加。3.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在侧方运动中双侧髁突分别作为工作侧和非工作侧时,均表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