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18日,交通运输部、原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文件在明确交通与旅游业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的现实条件下,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应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以优化旅游业发展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云南省作为全国旅游大省,目前正处于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其中边境旅游活动开展的热潮为整体旅游发展格局注入鲜活动力,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民族文化体验、边贸购物等多种旅游产品类型及活动方式在景洪、瑞丽、腾冲、河口等25个云南省边境县(市)积极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长久以来制约边境旅游活动开展的区域交通“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改观与解决,分析云南边境旅游与交通耦合发展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云南边境旅游提升发展有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提升云南省边境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缩小内部发展差距并优化边境旅游空间布局,实现边境旅游健康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研究(41671147)”的支持下,本文以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为研究对象,对云南省边境区域进行边境旅游与交通耦合及驱动机制、边境旅游提升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后,尝试性界定了边境地区、边境旅游、交通格局等本文所涉及的关键概念,用“核心—边缘”、“点—轴”、协同关系、地缘关系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指数等研究方法对2010-2017年期间云南省边境县(市)旅游发展时序演变特征进行探析;将边境旅游发展的时序演变结合其空间变化特征概括为点状聚集、点轴扩散、板块与带状共进的三个发展阶段;采用定性描述方法将云南省边境地区交通发展的时序演变划分成外围发展、内部串联和区域贯通三个阶段,采用交通优势度测算法量化分析了交通空间演变特征。在说明交通系统与边境旅游系统关联机制基础上,构建了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由标准化处理、熵值法测度权重、耦合度等组成的耦合协调度测算方法对云南省边境地区内各县(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评。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及边境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了边境旅游系统构成要素和边境旅游系统驱动机制,对云南省边境地区交通与边境旅游相互驱动发展机制进行了阐释。最后提出云南省边境旅游发展提升发展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10-2017年边境地区县(市)间旅游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旅游发展水平集中程度趋散、旅游发展水平内部秩序向好、旅游发展结构组成平稳;旅游发展空间层面大体经历了点状集聚发展、点轴协同扩散发展、板块与带状共进发展等阶段。2.云南省边境地区交通已经外围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2010年)和内部串联(2011-2017年)两阶段,目前正进入区域贯通(2018-2030)阶段;2010与2017年相比,云南省边境地区有区域整体交通优势度优化、交通动脉沿途易实现区域等级提升、“以点带面”辐散式发展特征明显、区域内部交通发展不平衡态势加剧等特征。3.对云南省边境地区交通系统与边境旅游系统耦合测算分析发现:交通及边境旅游系统耦合较协调区为景洪市;初步协调区包括腾冲、瑞丽、芒市、河口、勐腊等县市;耦合程度濒临失调区是澜沧、富宁、麻栗坡、龙陵、泸水、耿马、金平、盈江、沧源、勐海十县(市);当前处于交通与边境旅游系统耦合失调区范围内的有陇川、孟连、绿春、马关、镇康、江城、西盟、贡山、福贡等九县。4.边境旅游系统主要由供给、需求、场域三个子系统及其相关要素构成。交通与边境旅游双向驱动发展动力体系由源生动力与外生推力组成,共同实现机制运转。其中源生动力包括交通促进云南边境游客需求扩大和需求升级、交通影响云南边境旅游空间格局形成、交通服务云南边境旅游总体发展目标、边境旅游发展加速交通建设进程、边境旅游需求带动交通供给扩大等;外生推力包括社会经济进步、专项政策引导、技术革新推动、营销宣传助力、区域联合协同等。5.提出了构建“一带三廊四区六轴”的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格局、整合边境旅游资源丰富线路产品、围绕交通布局旅游要素建设满足游客需求、强化边境旅游宣传完善打造旅游品牌、发展经济支撑交通建设服务边境旅游、制定专项交旅政策借力对外合作等边境旅游提升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