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渣是加工豆油、酱油、豆腐等豆制品的副产物,但由于豆渣口感粗糙,所含热能低的缺点,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将其转变成一种耐贮藏、适口性强的反刍动物饲料。试验采用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双菌混合作为发酵菌种,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豆渣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确定了培养基底物配比,两种菌株的接菌比例,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等最佳工艺条件,以期获得一种低p H值、气味优良、耐贮存且适口性强的反刍动物饲料,在保留豆渣原有优良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其营养的利用率,并对优化后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发酵品质,常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参数的测定。具体试验内容如下:试验一:豆渣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择培养基组成(9:1、8:2、7:3)、接种物配比(1:1、2:1、5:1)、接种量(5%、10%、15%)及培养温度(33℃、35℃、37℃)等4个因素,通过实验室综合评分法对发酵产物进行评分,研究它们对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在35℃最适温度下的培养基组成为豆渣:麦麸=7:3,接种物配比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1:1以及接种量为5%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通过检测开袋后发酵豆渣饲料的温度,对发酵产物二次发酵的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向豆渣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的提高豆渣的有氧稳定性。试验二:最佳发酵工艺下发酵产物发酵品质的评定以及发酵前后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本试验利用已经获得的最佳发酵工艺重新发酵一批豆渣,通过实验室综合评分法对发酵产物进行评分,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试验一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切实可行的,发酵产物的评分等级为优等,同时p H值为4.08,随着pH值的降低,发酵产物中的不良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有效抑制,符合试验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发酵产物的CP含量由发酵前的25.29%提升到33.81%;而NDF、ADF、EE以及WSC的含量较发酵前均有所下降,其中NDF的含量下降最多,由发酵前的35.10%下降至28.33%。试验三:发酵产物瘤胃降解参数的评价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发酵前后豆渣的瘤胃降解规律,来评定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采用尼龙袋法测定了包含发酵原料和发酵产物DM、CP和NDF在瘤胃中的降解参数a、b、c及有效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发酵原料相比,发酵产物DM、NDF和CP在72h的瘤胃降解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发酵产物DM快速降解部分a和有效降解率ED均显著高于发酵原料(p<0.05),而发酵原料DM潜在可降解部分a+b要显著高于发酵豆渣(p<0.05);发酵产物CP快速降解部分a和有效降解率ED均显著高于发酵原料(p<0.05);发酵产物NDF有效降解率ED显著高于发酵原料(p<0.05)。综上所述,豆渣经过混菌固态发酵后,综合发酵品质评分、p H值、有氧稳定性、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和瘤胃降解参数表明,发酵豆渣是一种安全的低p H值、耐贮存的反刍动物蛋白饲料,为发酵豆渣应用在反刍动物的实际生产中提供了较为初步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