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危机的出现及其解决,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的深刻思考,促进了理论建设活动的积极拓展。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直观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种种危害,如何正确运用生态文明理论,整合其伦理精神的深刻内涵,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讨研究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精神伦理气质作为其内在灵魂与血液。面对近代以来一系列生态灾难、生态危机的频频发生和日益升级,市场经济下精神家园的失落和丢失,以及公民社会的到来,人类文明亟需一种全新的伦理精神生态来应对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生态危机,这就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本文试图在对生态文明与伦理精神基本理论的哲学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东西方伦理精神的历史动变分析,将历时态的历史追溯与共时态的现实考察相结合,在理论上为生态文明时代建构一套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自然生态为根基的“生态伦理”,延伸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生态,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和社会全面和谐进步的“社会生态伦理”的伦理精神体系,旨在修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生态,重构当代人的精神家园。(1)对生态文明的伦理审视和伦理精神价值意蕴的哲学考察。本文首先围绕着“生态”如何成为一种“文明”这条主线,追根溯源,从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的历史互动中考察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深层历史蕴含和主要文化特征。而后,进一步深入考察了“伦理精神”这一概念的深层哲学意蕴和价值意义。首先区分了“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辨明二者与“精神”的区别与联系,论证“伦理精神”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合理性。其次,对伦理实体、伦理世界与伦理精神等概念进行了较细致地离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伦理精神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明晰了伦理精神的自由本质,从对生命个体、社会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等三方面考察伦理精神的重大社会价值和意义。(2)对东西方伦理精神的历史动变考察与分析。采用时间顺序和历史分析两条脉络。首先考察了古典文明的伦理精神,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根基的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的代表,即古希腊和中国儒家、道家的伦理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次论述了宗教文明的伦理精神。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三大宗教的伦理精神气质进行了既符合本义又富新意的解释和反思,寻求其具有的普世价值的理论营养。再次是对工业文明及其伦理精神的剖析。依次评述了马克斯·韦伯对新教伦理精神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的深刻论证;启蒙精神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双重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求真”的科学精神和“臻善”的伦理精神相互关系的讨论。最后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初步形成,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衣钵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推进和发展。最后得出文明与伦理精神变迁中的历史启示。(3)论证树立新的伦理精神的重要性。首先回到当前社会现实,转入对当下中国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伦理精神现状的剖析;随后论证当代中国实现伦理精神重建和“价值重估”,实现生态文明转向的必要性,并简要地从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伦理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最后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角度,论证了构建新伦理精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探讨了组织伦理精神的建构和如何加强关键伦理场域的伦理精神建设。首先明确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了以自然生态为根基的伦理精神,其次着手“个体伦理精神和组织伦理精神”的二元辩证体系的格局构建,以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科学共同体组织这三类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为例,具体探讨了组织伦理精神的建构。再次针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最重要的三大关键伦理场域,讨论了如何加强关键伦理场域的伦理精神建设,从而为共享生态文明的人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精神家园。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最后论文不仅在古今中西伦理精神的对接中对生态文明的未来图景进行了现实的考量,而且还从未来重新回到现实,在二者的对接中,从制度、理论、文化、精神及社会等层面初步构建了一种现代伦理精神评价指标体系,这既是本文的创新点,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