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利经济为视角,指出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了金融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的盲区,非优势产业和非优势人群被商业性资金排除在目标群体之外,而小额信贷是对金融资源配置缺失的一个补充,也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扶贫方式。福利经济学是扶贫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由于公平与效率是福利经济学追求的社会目标,因此,福利经济制度通过社会援助、社会救济等方式来纠正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但是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效率低下,而契约约束的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扶贫方式,可以增加穷人进入信贷市场的机会、培养和提高贫困人群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因此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提高扶贫资金的配置效率。小额信贷作为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孟加拉、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政府以扶贫减困为宗旨引入了小额信贷,但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偏离原有目标客户、资金来源不稳定、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危及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由于体制性原因出现城市化、国有化偏向,造成农民、小企业不能公平地分享金融资源,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要解决体制性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缩小贫富差距,就要坚持小额信贷扶贫的初衷,因而,选择福利主义类型的小额信贷模式比较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国情,而福利主义类型的小额信贷就不宜实行高利率,以避免给贫困人群雪上加霜。由于中国在较长的时期内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将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发展小额信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建立专门服务于贫困人群的小额信贷银行,既可以解决目前小额信贷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防止偏离目标客户,通过专业银行还可以筹集到稳定的资金来源。小额信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立法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该尽快构建小额信贷机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