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后半叶,翻译研究界出现文化转型。世界级翻译理论家不再致力于文本之间的语言转换,文化派翻译理论旗手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文本翻译的几个主要因素:意识形态,专业人士,赞助人和主流诗学。他将“诗学”解释为“文学观念”的别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文学手法、文体、主题、原型人物、情景与象征,二是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Lefevere,2004)。即诗学特征和诗学功能。诗学特征即文本的文学手法、文体、主题、原型人物、情景与象征。诗学功能即文学性,是文学在社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主要是文学的社会功能,审美规范功能和道德规范功能等。勒菲弗尔的诗学原理更适合于诗歌翻译研究,源于诗歌有着最具代表性的诗学特征和诗学功能。本文从微观音乐性,意象,意境三个代表性诗学特征和宏观社会功能,美学功能,道德功能三个主要功能方面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英语诗歌的诗学特征和诗学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的诗学特征和诗学功能。以诗学原理为依据,从音乐性,意象,意境三个诗学特征,社会功能,美学功能,道德功能三个诗学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了“登高”的四个英译文,找出最符合英汉两种诗歌诗学特征和诗学功能的译文。 最后得出结论,原文文本的诗学特征可在目标语文本中找到相同诗学特征而得到转换(以许渊冲的译文为代表),译文文本中没有的诗学特征可通过诗学功能对等进行诗学特征补偿(以朱纯深的译文为代表),译者诗学参与了文本翻译(以许渊冲译文为代表),目标语诗学参与了文本翻译(以朱纯深译文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