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羊膜对眼眶爆裂性骨折导致的软组织损伤粘连的预防作用,观察其对视神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6只, 10只为置入骨片后一周观察组,另外10只为置入骨片后1月观察组。均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其余6只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在兔的眼眶内上方泪骨处造成1.2cm×1.2cm大小的骨缺损,并对其对应的眼眶软组织造成人为创伤,建立了眼眶骨折的动物模型,模型效果可通过术后的CT成像作出评价。实验组通过植入包裹羊膜的HA骨板进行修复,对照组直接植入HA骨片进行修复,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置入骨片后1周和1月后处死动物,进行肉眼观察粘连情况、病理学评分、偏振光胶原纤维成分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其平均光密度、光面积、积分光密度,分析两个观察点三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并最终对这种方法作出评价。对粘连程度评分、炎症反应分级结果采用多个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大体观察:1.1植入骨片后一周,粘连程度分级评分结果对照组4分有5眼,3分有3眼,2分有2眼;实验组4分有3眼,3分有4眼,2分有3眼;空白组4分1眼,3分1眼,2分4眼,1分1眼。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粘连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粘连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植入骨片后一月,评分结果对照组4分有3眼,3分有5眼,2分有2眼;实验组4分有1眼,3分有3眼,2分有4眼,1分有2眼;空白组4分0眼,3分2眼,2分3眼,1分1眼。统计结果显示空白组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粘连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实验组粘连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形态学改变2.1植入骨片后一周,炎症的评分结果为对照组3分有5眼,2分有4眼,1分有1眼;实验组3分4眼,2分3眼,1分2眼,0分1眼;空白组3分有1眼,2分有2眼,1分有2眼,0分1眼。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炎症反应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炎症反应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植入骨片后一月,对照组3分有3眼,2分有4眼,1分有3眼;实验组3分0眼,2分3眼,1分4眼,0分3眼;空白组3分有0眼,2分有2眼,1分有3眼,0分1眼。统计结果显示空白组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炎症反应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实验组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胶原评估3.1植入骨片后一周,三组骨片周围增生纤维排列不规则,大部分由折光性很强的黄色或红色的Ⅰ型胶原纤维构成,面积广泛,其间夹杂部分呈弱折光性的绿色细纤维,为Ⅲ型胶原纤维,骨膜区显示紧密排列的黄色纤维,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3.2植入骨片后一月,实验组骨片周围增生纤维排列规则,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分布均匀的折光性很强的黄色Ⅰ型胶原纤维,其间分布着面积广泛的Ⅲ型胶原纤维,为折光性偏弱的绿色纤维。对照组较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增多,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减少,形态更加粗大。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4.1植入骨片后一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棕黄色强阳性颗粒极多,着色深而密集,广泛分布在增生的软组织里。空白组内棕黄色阳性颗粒少,着色浅。4.2植入骨片后一月,实验组与空白组棕黄色阳性颗粒极少,着色淡,分布在纤维组织外膜上;对照组内棕黄色颗粒分布呈灶阳性,密度中等,着色深,分布在纤维粘连组织及炎症反应区域。5、图像分析结果5.1植入骨片后一周,对照组比实验组中阳性颗粒面密度、积分光密度、阳性面积率稍高,两者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与上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2植入骨片后一月,对照组中阳性颗粒分布的面密度、积分光密度、阳性面积率高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6、视神经病理观察三组中视神经周围的软组织排列规则,无明显病变;视神经鞘周围无明显纤维组织和炎症细胞浸润;蛛网膜腔隙可见,无明显的细胞增多;视神经纤维走行规则,无明显的变性和胶质细胞增生。结论:1通过对兔眼眶内上壁造成骨折缺损,软组织损伤,尽可能模拟人眼眶爆裂性骨折的病理生理过程。造模后结果比较理想,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经济实用。2羊膜包裹骨片对眼眶骨折进行修复,在手术后早期(一周内)未见羊膜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在损伤修复的后期(一月后)可以观察到羊膜有明显的抗炎抗粘连作用。3羊膜包裹骨片修复眼眶骨折安全、有效。4临床中诸如眼外伤后眼眶骨折范围较大,粘连较重,或陈旧性骨折、需要二次手术的病人,涉及应用填充物修复防止粘连的问题,可以考虑羊膜包裹填充物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