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对于地震的预测,人类如今还未掌握它的活动规律。如何有效地监测和预测地震对世界各地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都是重中之重。综合国内外文献,本文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神经网络综合实现改善地震因子指标,这对于地震预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地震目录的统计,分析震级-频率关系验证了古登堡-克里特定律。实现地震目录中所有震级在经纬坐标上分布,归纳、分析出地震带上六个高频地震区。2.实现基于最小二乘法求b值等地震因子的建模。针对神经网络难以快速收敛的问题,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多维地震因子权值分析来减少神经网络的输入数量且不会丢失原数据的信息。3.提出粒子群优化递归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ecursive Neural Nerwork,PSO-RNN)的方法,实现地震的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第一,通过各个评价指标对比,说明PSO-RNN预测模型更好。第二,对不同震级阈值下R值对比,找到预测模型中最佳阈值。第三,使用相同的预测模型研究不同区域的预测性能,得出地震完整目录等级越小,该地区在PSO-RNN网络中的预测性能越好。第四,预测与实际位置偏差分析。4.实现地震因子可视化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四个功能模块对地震进行有效预警。本文通过对地震因子建模和训练网络预测模型,实现地震预测指标的改善,并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可视化分析系统,实现对地震因子实时监测,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压电陶瓷因其独特的机电转换性能被应用于各类电子元件中。其中,铅基压电陶瓷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铅元素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和毒性,人们需要寻找环境友好的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来取代铅基压电材料。因此,本文以Bi0.5Na0.5TiO3(BNT)无铅陶瓷为基底,研究通过A或B位离子掺杂改性、以及优化制备方法等手段来提高压电陶瓷的性能。采用固相法制备A位Li+掺杂的0.86(Bi0.5(N
Li2Mg3TiO6陶瓷以其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烧结温度高达1300℃,阻碍了其在实际生产以及LTCC技术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基于Li2Mg3TiO6陶瓷,研究其低温烧结特性和微波介电性能。(1)探究添加不同量的LiF对Li2Mg3TiO6陶瓷烧结特性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LiF的添加能够在烧结过程中产生液相,促进陶瓷致密化过程的进行,有效地将烧结温度降低至950℃以下。当烧结温
本文对瞬变电磁测井响应进行了研究。实际工程中有裸眼井和套管井两种,瞬变电磁测井对套管井和裸眼井都能够使用。本文用平面三层模型和圆柱三层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套管内隔着套管测量套管外面地层电导率的可行性。设计了一发八收结构的瞬变电磁测井仪器样机,在裸眼井模型和套管井模型中进行了实验,获得了瞬变电磁测井的响应波形。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对瞬变电磁多层介质平面模型和测井模型(圆柱界面的两层介质、三层介质、
本文采取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研究了氮掺杂和碳空位共改性石墨烯对NO2气体的吸附性能和敏感机理,并对气体选择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有的关于石墨烯改性的理论研究证明异质原子掺杂或空位缺陷的引入是增强石墨烯基传感器响应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异质原子掺杂和空位缺陷之间的协同效应,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NO2分子在氮掺杂和碳空位共调制缺陷石墨烯表面的吸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石生产国,占世界电石产量的96%。但是我国传统的电石生产工艺存在资源浪费较大,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传统的电石生产工艺需要较高阶的煤炭,而我国炼焦煤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国内电石行业的发展。因此电石生产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新型工艺。本文研究的煤-焦-电分级替代新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用低阶煤粉替代高阶焦炭,同时实现上下游的能源匹配,预热热解球团从预热炉中出来后直接热装至电石
为了解决传统共沉淀法的效率低下、团聚严重及反应不均匀等缺点,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微区控制的并行反应沉淀法制备Yb:Lu2O3纳米粉体,研究实验过程中陈化时间、喷雾速度、分散剂添加量及Yb掺杂量等工艺参数对纳米粉体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的影响。采用注凝成型的方法获得素坯以提高其致密度,采用真空烧结+热等静压烧结的两步烧结法以去除透明陶瓷样品内部的气孔、氧空位等缺陷,获得光学质量优异的透明陶瓷。在烧
Li3Mg2NbO6介质陶瓷是一种新型材料,因自身相对较低的Q×f值和较小的负tf值,使其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本文通过A位离子非化学计量比的方法来补偿Li3Mg2NbO6陶瓷高温烧结过程中产生的锂挥发现象,从而改善陶瓷的结构特性以及微波介电性能。此外,利用六价离子和五价复合离子分别置换Li3Mg2NbO6陶瓷中Nb5+,研究所得样品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1.利用A位离子非化学计量比成功制得Li3M
针对传统共沉淀法制备粉体不够均匀的问题,采用基于微区控制的并行反应沉淀法制备了纯度高、分散性好的纳米粉体,并通过真空烧结和热等静压烧结相结合的两步烧结法得到Sc2O3透明陶瓷。研究了不同醇水比R值对合成粉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醇-水溶液为母盐溶剂能有效提高粉体的分散性,乙醇的引入在显著减弱团聚现象的同时不会引起粉体化学成分的明显变化。不同R值对应的前驱体在1100℃烧结后即可完
现代无线通信行业,微电子设备,智能系统和其他核心行业的新进展要求高灵活性,小型化,低成本和高频微波组件,这进一步提高了微波介电陶瓷的标准。具有单斜黑钨矿结构的MgZrNb2O8陶瓷由于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而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重点研究了离子取代和非化学计量比对陶瓷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产生的影响。1.首先合成了致密的Mg(Zr1-xGex)Nb2O8陶瓷。研究了微观结构与微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的陶瓷烧结方式——冷烧结,并采用冷烧结工艺制备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其传质机理。冷烧结由Clive A课题组于2016年首次报道,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借由瞬时溶液的润湿性实现的一种低温液相烧结过程。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已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机理以解释冷烧结过程,但是尚未有明确定论。我们通过冷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水溶性的无铅压电陶瓷:一致溶解的亚硝酸钠(NaNO2)、磷酸二氢钾(KH2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