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大学生选择在西安市就业、落户,然而住房供给不能有效满足规模不断增大的新就业大学生群体的住房需求,住房支出费用也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商品房市场房价和住房租赁市场租金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明确新就业大学生这一群体住房支付能力如何及需要何种供给,有助于给予有效供给、留住人才、增加城市活力。本文首先基于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归纳整理,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西安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现状:商品住房市场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需求造成了住房条件差;通过计算发现新就业大学生住房消费支出占收入比重过高,导致住房支付能力差。其次,构建住房支付能力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调研数据,对新就业大学生租房和购房两种居住方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影响租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学历、月收入、人均住房面积、是否租房过渡;影响购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学历、月收入、住房公积金、人均住房面积。引入虚拟变量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影响因子分析深度研究,具体分析各个因素的实际影响效果。再次,将租房支付能力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男性中本科学历的群体租房支付能力最低,女性中月收入在5001-8000元、住房面积在41-50 m~2、租房过渡的群体租房支付能力最低;将购房支付能力按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和未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已婚群体中硕士学历的群体购房支付能力最低,未婚群体中缴纳住房公积金、月收入在2501-3000元的群体购房支付能力最低。接着,将新就业大学生分为单人和小家庭两类,采用剩余收入法分别测算租房和购房时各个收入层次在与收入相匹配的前提下应居住何种面积住房;根据测算结果,构建住房梯度消费结构图,并针对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需求提出住房租赁市场应供给35-55 m~2的住房、住房销售市场应供给40-70 m~2的住房,以期一方面可以清晰的指引新就业大学生合理的选择住房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从供给方进行调整以有效满足新就业大学生小面积住房需求。最后,根据前述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保障对策:首先要尽快完善新就业大学生群体住房保障体系;其次要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后要引导住房梯度消费观念,调节租赁住房供应结构,提升租赁住房品质,多措并举改善新就业大学生住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