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到2020年建成全民健身体系,明确将全民健身体系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体系之一,表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上海市从2004年开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发展至2008年已有88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创建,其中国家级14家,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位列全国前茅。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政府推动下发展顺利,但今后在没有国家扶持资金的条件下,俱乐部如何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发展方向如何,不仅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也对学术界提出了崭新的研究命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以上海市徐汇区全部5个以街道为依托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调查研究对象,对这5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支出,人员配备,活动项目开展等情况以及俱乐部会员对俱乐部的了解、满意程度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徐汇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已基本成型,并且能够正常运转。但是,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在市场中生存,是俱乐部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2)上海市徐汇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俱乐部对自身的定位、性质还不是很清晰,对政府还存在依赖思想。俱乐部应当在保持自立的前提下,借助与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创造合作的局面,以此来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3)上海市徐汇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都能够较好地承办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到以公益性为主,成为社区居民健身、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贡献。但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要想在政府放手之后,继续生存、发展壮大,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市场定位的意识。(4)完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建立激励机制,将有利于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其完成“自我造血”功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