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并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建立滇南小耳猪肝外胆道缺损模型,并使用猪胆管上皮细胞与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共培养后作为组织工程化胆管修复滇南小耳猪肝外胆道缺损。为后续的脱细胞动脉基质用于修复肝外胆管缺损及良性狭窄的临床实践探索新的途径,提供新的应用以及理论基础。[方法]使用二步酶消化法制备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并使用HE切片、Masson染色方法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课题使用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与猪胆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以制备新型的组织工程化胆管,之后建立滇南小耳猪肝外胆管缺损模型,并将制备的再细胞化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植入滇南小耳猪体内,修复其胆道缺损。本课题组随机选取28只封闭群滇南小耳猪,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n=12)采用单纯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补片修复肝外胆道缺损;B组(n=12)采用猪胆管上皮细胞与短段(约1.5cm)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复合培养补片修复肝外胆道缺损;C组(n=4)采用猪胆管上皮细胞与长段(约3.0cm)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复合培养补片修复肝外胆道缺损;术后严密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并于计划的时间点(1周、2周、4周和8周)各对3只A组动物动物、3只B组动物与1只C组动物进行磁共振胆道成像检查、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并处死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动物腹腔是否出现胆汁渗漏、腹腔感染和肠粘连。进一步解剖后游离胆总管,观察胆总管是否出现狭窄、梗阻,肝脏是否出现胆汁淤积;切取胆总管并纵向剖开,观察有无狭窄、疤痕增生、结石形成、胆汁漏、肿瘤发生等。取修复后的胆总管组织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对于脱细胞动脉基质组织相容性的实验,本课题组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滇南小耳猪8只,雌雄不限,体重20 kg左右。术前12h禁饮食。取实验动物右下肢大腿内侧区域皮下埋入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补片,术后严密观察术口愈合情况,并计划第1周、2周、4周、8周各处死2只动物观察术口是否出现红肿、积脓、积液、愈合不良等情况,并取出包埋组织进行常规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特点。[结果]在研究中,我们成功制备了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并且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发现其在胆道及非胆道组织中均表现出极低的免疫源性。成功建立了稳定的滇南小耳猪肝外胆道缺损模型,并使用复合了猪胆管上皮细胞的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修复其肝外胆管缺损。其中A组使用了单纯的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补片对实验动物肝外胆管缺损进行了修复手术,自第2周起,实验动物先后出现轻度到重度的黄疸,磁共振胆道成像显示胆道出现轻度到重度梗阻,合并胆管炎并肝内外胆管扩张。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脱细胞基质浸泡于胆汁中,第2周开始降解,降解后胆汁腐蚀周围组织导致瘢痕增生,引起梗阻,引发了一系列包括梗阻性黄疸、感染等后果。欲观察8周的3只动物自第7周开始出现精神变差,饮食不振等表现,分别于术后第52、54、55天死亡。而B组实验动物使用猪胆管上皮细胞与短段(约1.5cm)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复合生长补片修复肝外胆道缺损后第1周、2周、4周、8周,所有B组实验动物均自然存活至计划时间点,肝功能检测未见明显胆道梗阻表现。磁共振胆道成像显示未见明显胆汁漏以及胆道狭窄,我们的脱细胞血管支架成功的将胆汁引流到十二指肠达8周。载有GFP的胆管细胞植入脱细胞动脉基质后,通过组织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直到第8周仍然可以检测到GFP阳性胆管细胞,这说明我们的胆管细胞成功植入。这提示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再细胞化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从侧面证实了我们使用的复合胆道上皮细胞的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在胆道修复应用中有着较为乐观的前景。考虑到某些肝移植术后或是严重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我们延长补片长度进行了 C组的实验,然而结果并没有B组理想,C组实验动物中计划观察8周的1只实验动物于第7周开始出现精神、食欲变差,皮肤及巩膜出现轻度黄染,到达计划时间8周后处死该只动物,行解剖发现其胆总管有疤痕增生,胆管堵塞,胆管轻度扩张有部分肝内胆道扩张出现。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补片过长,宿主胆道修复时间延长,而复合胆管上皮细胞的长段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过渡时间。[结论]我们制备的人源动脉脱细胞基质在滇南小耳猪的胆道及非胆道系统都表现出了其优异的特性,在皮下及作为胆道补片修补滇南小耳猪胆道缺损模型中均未出现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这提示人源脱细胞动脉基质免疫源性极低,与实验动物机体有着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我们成功建立了滇南小耳猪的肝外胆道缺损及修复模型。在修复中相较于单纯的脱细胞动脉基质和长段复合胆管上皮细胞的脱细胞动脉基质而言,复合猪胆管上皮细胞的短段脱细胞动脉基质修复肝外胆道缺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