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藤周作是日本战后基督教作家第一人。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时刻凝视着人类内心世界的真实。这种视线超越了宗教的界限,对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现代读者也有所启发。《深河》是远藤周作最后的纯文学作品,作为他的集大成之作备受瞩目。因此,一直以来的研究大都把作品与他的真实人生相关联进行分析,或者是论述他之前作品及散文中所叙述的宗教观、人生观。而本论选择忠实于作品本身,让作品说话。即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达主题的,从内容和方法两个角度来考察《深河》的作品世界。本论由四章构成。在序章中,首先论述远藤周作及《深河》的研究意义,并总结概括相关先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本论的研究动机及目的。第二章主要进行内容方面的考察。《深河》讲述了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五个主要登场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他们聚集到恒河之滨,在那里向过去的人生告别,重新出发。第二章先用五节分别跟随这五个人物的脚步,梳理出每一个人物所寄托的主题,然后在第六节中对五个主题进行总结。每个人的主题看上去各不相同,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都可以定义为使人生活下去的人生的意义。它是爱,是人类存在的本源,是所有人类共有的一种普世作用。通过天主教神父大津和其他四个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生经历的人物,更加强调了超越宗教范畴的人类存在根源的普遍性。反过来说,这种爱变换成各种具体的形态,来推动每一个人的人生。天主教作家远藤对他终其一生追求的课题,交出了答卷:让人生之所以成其为人生的不是制度化了的宗教,而是超越宗教的普世之爱。此外,把这个爱的故事的舞台设置在印度恒河之滨是颇具深意的。可以看出远藤周作晚年的思想动向:从中心到边缘,从秩序到混沌,这是一种对东方式思维的回归。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为天主教作家的远藤,更能看到他超越宗教的界限,不断努力挖掘人类本质的一面。第三章对《深河》中的小说技法进行考察。主要分析以下三个特征:平行的人物设置;客观且均等地叙述登场人物,同时又强有力统括全局的叙事方法;双重意象的使用。正因为采用了平行人物设定这种多层次的结构,才表现出了爱的普遍性。并且,如果不采用上述叙事方法,就无法将五个登场人物分别代表的各个主题统一到“爱”这一大主题下。而双重意象则使普世之“爱”这一意象具体化、形象化,强化了主题的表达。终章总结以上三章的内容,得出结论。作品的主题是人类存在本源的“普世之爱”,而内容和方法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分割,相得益彰。内容和方法在一股巨大的向心力作用下构建出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世界,将整部作品统一在“爱”这个大的主题下,建造了一个平衡独立的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