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的信仰基础及其现代境遇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前道德建设的措施之一是伦理制度化,但是制度对人的约束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监管到所有人的所有活动范围,并且伦理制度对人的约束也与人对自由的追求相矛盾。这种措施并没有解决道德滑坡问题。本文第一章指出制度化的伦理不足以体现道德的本质内涵,德性伦理才能体现道德的本质内涵,德性伦理是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德性伦理的建设要从精神的角度入手。中国当前进行道德建设的措施之二是通过“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的宣传和灌输来建构公民的精神世界,但是效果低微。原因在于,德性的形成要从主体的内心信仰和意义体验着手,而现有的精神建设是一种政治化的精神建设,并没有真正植入公民的内心意义体验中,这表明我们对德性的基础和制约德性形成的社会环境缺乏足够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本章由此引出德性的基础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境遇问题。本文第二章通过对德性的内涵的解析论证了德性是道德的本位。通过对德性的结构(知、情、意)的分析,提出了德性在认知向度上要达到对自我与他人、社会利益一致性的理智性把握;德性在情感向度上要达到对自我与世界同一性的意义体验。本章由此提出了全文的根本性观点,即德性中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意义感)形成的基础在于信仰,信仰是德性形成的内部基础。本文第三章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矛盾、科学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工具理性与意义关切的矛盾分析入手,说明了规范伦理、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信仰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使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边缘化。本文第四章对中国当前从政治化精神建设入手进行德性建设低效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这种德性建设的背景是传统伦理的失落和现代性的不成熟所带来的价值多元与混乱,而通过政治化的精神建设来规约多元价值又由于其忽视对个体的意义的关照,缺乏个体的认同与内化而使其倡导的主导性价值体系处于“悬空”状态,因而无法最终促成个体德性的形成。本章认为当前中国要从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信仰入手建构德性,这种建构要从解决当前中国实用理性与意义关切、社会分化与对社会的整体性认同、意识形态与信仰之间的矛盾入手。
其他文献
无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了斯宾塞,还是斯宾塞在刻意地为资本主义的强权做布道者,将自然选择中的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机械的应用到人类社会确有其欠妥之处,可透过斯宾塞反思
甜瓜的营养品质与其栽培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我国甜瓜的主要营养品质,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分别就甜瓜品种的选择、关键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
诚实守信的信用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向来注重诚实守信。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朱熹等不断告诫世人要诚实守信,在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诚实守信被列为第一
自然铜,又名石髓铅,性味辛平,归肝经。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扑肿痛,筋骨折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但由于来源于天然矿石,其中所有铅、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被逐渐重视。创业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而对大学生初创企业成长的研究并不多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的环境伦理理论不断拓展其伦理疆界,把道德关怀的对象从人扩展到动物、生物及生态系统,主张人类应该承认自然的价值和道德权利。本文从20世纪环境问题的
高校师资培训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源动力。本文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师资培训需求和培训供给两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师资培训发展的建议,为提高培训效率、实现供
<正>【案例背景】本案例教学的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的特点是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且文化基础也不扎实。由于学校所处地区的深受岭南文化影响,对
<正> 名老中医赖良蒲,共产党员,执行中医业务四十余年,学验丰富,曾任萍乡县医院、萍乡县中医院付院长,现住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临床室主任,群众威信很高。本人侍从年余,仅将临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体"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