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交际。称谓语作为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在日常交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鲜明的民族性和系统性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语言的文化。称谓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通过对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民族对亲属的界定,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家庭关系及伦理关系;通过对社会称谓语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日常交际中的心理表现,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选择学习中文。中国和泰国同属亚洲国家,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汉语称谓语系统曾经对泰语称谓语有过很多影响,但汉泰称谓语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汉泰称谓语有同有异,值得研究。不同语言的称谓语并非一一对应,语言的学习也并非简单地找出同义词,不清楚语言背后蕴含的民族思想和文化有可能会对交际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对汉泰称谓语的分类对比,找出汉泰称谓语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结合本人在泰国的教学经历,找出了一些泰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称谓语过程中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的问题,如泰国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而对汉语中“哥哥、姐姐、侄子、孙子”等词语使用不当,以及对汉语中“师傅、师父、老师”等称谓语的语义理解偏差而出现的使用不当等。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的分析,发现其中对称谓语提及频次不多,对汉语称谓语教学和习得问题相关内容的安排较少。然后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称谓语较为明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泰国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对外汉语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在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称谓语进行界定和分类;在第二章通过列表对比和语义分析进行汉泰亲属称谓语对比,找出汉泰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在第三章通过列表对比和分类分析对汉泰社会称谓语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通过前文的语言对比,在第四章采用语料库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称谓语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第五章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分析和对在泰国进行过汉语教学的教师的调查,结合本人在泰国的教学实践经历,针对《大纲》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在结语部分总结目前汉语称谓语教学中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