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磨玻璃样结节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术在肺结节定位中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定位是临床技术难点。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深入探讨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术在GGN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并总结分析Hook-wire定位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旨在寻找一种更好的GGN定位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G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单、双钩Hook-wire定位术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164例GGN患者(共198枚病灶)的临床资料。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肺部疾病史,结节数量、病灶位置、结节直径、病灶距壁层胸膜的距离、结节的病理类型;Hook-wire定位术的相关资料,包括体位、定位套针类型、进针角度、穿刺针是否紧贴肋骨、进针深度、定位次数、定位术时间、定位成功率、术后并发气胸或肺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等。(1)将患者按照定位套针类型的不同,分为单钩组和双钩组,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Hook-wire定位术相关资料的差异,评估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2)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气胸或肺内出血,分别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而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并发气胸或肺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64例GGN患者的定位成功率为97.56%(160/164),术后气胸发生率为30.48%(50/164),肺内出血发生率为23.17%(38/164)。(2)单钩组患者的定位成功率为92.50%,显著低于双钩组的99.19%(χ2=5.695,P=0.045);单钩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的发生率为17.50%,肺内出血发生率为10.00%,均显著低于双钩组的35.48%和27.42%(P<0.05);但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疾病史、结节数量、定位套针类型、穿刺针是否紧贴肋骨、定位术次数、定位术的体位、定位术时间及进针深度可能与术后气胸的发生有关(P<0.05)。(4)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部疾病史(OR=3.782,95%CI=1.663-8.600,P=0.002)、穿刺针紧贴肋骨(OR=3.081,95%CI=1.041-9.116,P=0.042)、行多次定位术(OR=6.518,95%CI=1.241-34.234,P=0.027)及定位术时间较长(OR=4.181,95%CI=1.411-12.383,P=0.010)是患者术后并发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疾病史、病灶距胸膜的距离、定位套针类型、定位术次数、定位术时间及进针深度可能与术后肺内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6)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部疾病史(OR=2.551,95%CI=1.128-5.769,P=0.024)、病灶距胸膜的距离较远(OR=2.265,95%CI=1.005-5.105,P=0.049)、双钩Hook-wire定位(OR=4.768,95%CI=1.397-16.274,P=0.013)、行多次定位术(OR=4.627,95%CI=1.118-19.156,P=0.035)及进针深度较深(OR=2.459,95%CI=1.045-14.519,P=0.027)是患者术后肺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肺磨玻璃样结节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术能够减低定位脱钩风险,但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术后气胸的发生与肺部疾病史、穿刺针紧贴肋骨、定位次数及定位术时间等危险因素有关。(3)术后肺内出血的发生与肺部疾病史、病灶距胸膜的距离、定位套针类型、定位次数及进针深度等因素有关。总之,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肺磨玻璃样结节定位方法。虽有轻微并发症发生,但多数能够有效控制,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其他文献
背景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河南省更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随着患者医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食管癌可于早期、中期被发现并治疗,其中食管癌根治术是主要和首选治疗方式。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食管癌根治术时间一般较长,对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研究表明,地塞米松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围术期应用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目前尚没有在食管癌根治术围
背景卵巢肿瘤是一种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体癌及宫颈癌。卵巢癌的风险在65岁以下。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为0.36%,在发达国家为0.64%。中国的发病率为8.14/10万,死亡率为3.13/10万。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由于现如今针对该病的筛查方案效果欠佳,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对于卵巢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将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对比正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GBM细胞快速增殖的能力、浸润性的生长方式,且其对放化疗耐受程度高,患者的预后差。研究发现,GBM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基因的调节,所以GBM在本质上属于多基因病变。为了找到治疗GBM的新方法,基于基因调控水平来研究相关因子作用关系,并找到新的基因靶点显得至关重要。Micro RNA(miRNA
背景目前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其中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放射治疗是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晚期肺癌肿瘤靶区体积较大,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对肺、食管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放射性损伤临床上主要通过呼吸门控、图像引导、调整分割剂量等手段来减轻放射性损伤的程度及其由此损伤引起的并发症。近几年国内外
背景子宫肌瘤为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疼痛为影响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满意度较低。为提供更加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提倡多模式镇痛。腰方肌阻滞作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一种,即将局麻药物注入腰方肌周围,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腹部手术后腹壁痛和内脏痛的目的。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Qua
背景肿瘤细胞往往不通过氧化磷酸化来获取能量,而是通过糖酵解的方式,这种情况,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也存在,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Warburg效应”或者有氧糖酵解。3-溴丙酮酸(3-Bromopyruvic acid,3-BP)作为糖酵解途径中第一限速酶-己糖激酶2(HK2)的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因此产生的耐药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内质网是合成蛋白的重要细胞器,也是Ca2+储存及脂质合
背景2021年CA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例)已超过肺癌(220万例)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临床上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高达90%,但早期癌症多无症状,因此对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基于对病灶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硬度评价,可以定量判断病变硬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WE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结节的超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信号系统包括两个配体(IGF-1和IGF-2)、两个受体(IGF-1R和IGF-2R)和6个IGF结合蛋白。大量研究证实IGF信号系统在促进肿瘤生长和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存在IGF-1R的过量表达。但抗IGF-1R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不佳,一方面与未找到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不能从
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多的。全世界平均每年新发病的乳腺癌病例为115万例,其中死亡4.1万例。目前,乳腺癌成了我国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根据中国癌症中心和卫生部发布出来的的数据来看:中国女性产生乳腺癌的概率全国总计大约为10万中有42个。不过从90年代开始,乳腺癌病人的死亡概率就有所显著减少。从研究中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检测诊断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主要原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
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不良,而且全身治疗的选择是有限的。但是,相对乳腺癌其他亚型,TNBC比其他乳腺癌亚型更有可能受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PD-1/PD-L1抑制剂在TNBC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活性,但还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CMTM6是含有MARVEL跨膜结构域的趋化素样因子,具有囊泡运输和膜结合的功能。研究发现晚期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