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对照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18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选取同时期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40例,分析TIC组和DCM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8例TIC患儿中16例(88.9%)为房性心动过速。左心收缩功能中-重度受损患儿心动过速负荷程度较左心收缩功能轻度受损患儿更重(P<0.05)。7例患儿行射频消融术,均成功复律,11例患儿予药物治疗,6例恢复窦性心律,其余5例虽未复律,但心室率明显下降,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及负荷明显降低。与DCM组相比,TIC组诊断年龄较小,急性期心率更快,急性期HR指数更大、中-重度心衰发生比例更少,首次就诊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LVEDD-Z)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缩率(LVFS)较大,心律失常占总心率百分比更高,治疗前B型利钠肽(BNP)除以治疗后两周内BNP的值(BNP-R)更大(P<0.05)。治疗后TIC组心脏功能完全恢复,且恢复更快,LVEDD-Z缩小程度较DCM更明显(P<0.05)。如以治疗后LVEDD-Z>4.9作为鉴别TIC及DCM的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100%。结论TIC患儿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为主。异位节律心动过速负荷越高,左心收缩功能受损越重。TIC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将心室率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应力求将异位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治疗后LVEDD-Z>4.9可作为鉴别TIC和DCM较敏感及特异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10年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的诊疗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VLBWI/ELBWI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出生的记为C1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出生的为C2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出生的为C3组,对比分析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呼吸系统干预情况、临床
目的: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可测量残留病(MRD),通过MRD导向的风险适应治疗,评估MRD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过程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纳入93例儿童AML患者,按照初诊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I后MRD及骨髓细胞学(BM)决定的风险分层完成2015-AML-03方案低危组(n=32)和中高危组(n=61)化疗。以MFC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预防性给予高危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在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检索,获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指标,描述和分析早产儿生长规律。方法: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组;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早产儿0~4岁体格指标测量值建立数据库,分别计算上述三组男、女童
第一部分Abp1在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的影响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连接蛋白1(Actin-binding protein 1,Abp1)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小鼠(WT组)和Abp1基因敲除小鼠(KO组)的胸腺、脾脏、浅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的比例、数量以及相关功能性分子的表达,并利用体外抑制试验检测Abp1缺失对Tr
目的探讨microRNA-424(322)-5p(miR-424(322)-5p)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rNV)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30只SD雌性大鼠按不同时间段随机分组,其左眼为实验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并通过缝线法诱导构建大鼠CorNV模型,取建模后第0、4、7、14天的角膜组织,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第一部分纤维蛋白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基本性质检测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制备一种由CREKA五肽修饰并包裹ICG的纤维蛋白靶向纳米粒(CREKA-ICG-LIP NPs),检测其纳米粒基本性质、稳定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薄膜水化-声震法制备CREKA五肽修饰的脂质外壳并包裹ICG的纳米粒(CREKA-ICG-LIP NPs);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和结构;使用Malvern粒径仪检测纳米粒
目的:探讨脑源性视觉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随访其视力自然转归情况。方式:回顾分析55例脑源性视觉障碍患儿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视觉功能查体资料,对比脑源性视力损伤患儿的视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男性患儿35例(63.64%),女性患儿20例(36.36%)。60%(34例)以上患儿年龄在1岁及以下,接近80%(42例)患儿年龄在3岁及以下。54例(98.18%)CVI患儿有明确病因。50例(90.
背景和目的:脑室内出血和肺出血对新生儿的病程及预后带来严重影响。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新生儿存在出血风险,需要通过血小板输注纠正,但输注阈值尚不明确,且不同患儿出血风险不同。本研究主要针对有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预测其生后28天之内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早期评估,早期干预,减少出血事件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诊断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对其临床
第一部分:探讨胆道闭锁全身及肝门局部的免疫特征目的:胆道闭锁(BA)是一种涉及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进行性肝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新生儿疾病。胆道闭锁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定量分析胆道闭锁患儿肝门淋巴结局部及外周血中TBNK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全身及肝门局部的免疫特征。方法: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手术期间获得的肝门、肠系膜淋巴结(LNs)和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