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急需改善的大背景下,我国需要积极转变以往过度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刺激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刺激消费的政策,特别是鼓励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信息消费发展态势良好,表现尤为突出,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又一“引擎”。然而,由于信息消费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地区和城乡差距明显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信息消费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中,地区和城乡间的信息消费差距日趋显著,这种差距或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分析我国信息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本文基于2001-2011年我国31省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数据,从信息消费差异、信息消费趋同,以及信息消费的空间特征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信息消费差异采用信息消费系数、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为主要测度指标;信息消费趋同则进行了σ趋同、绝对趋同、条件趋同和俱乐部趋同分析;信息消费的空间特征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则首先进行空间自相关的相关检验,然后结合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实证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差异较大,在没有外部条件的前提下,差距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趋同;在加入地区因素变量和地区虚拟变量后,表现出了趋同现象,说明存在条件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信息消费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并且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与居民的收入、消费性支出、每户电脑拥有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当地人均GDP和人均教育经费政府支出则存在负相关关系。针对上述分析所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缩小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差距的建议和措施:第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第二,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消费服务能力;第三,加大政策对信息消费的扶持力度,提高居民的信息消费倾向和能力;第四,鼓励技术创新,增强信息消费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