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经验现实主义,体现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意义、思维和推理的全新的观点。它认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经验。因而,在隐喻研究中,认知观取代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因为传统的研究方法没有体现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也忽略了隐喻在人类认知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认知工具。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结构相对丰富的始源概念来理解结构相对欠缺的目标概念。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其本质是认知的,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产物,而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借助隐喻才能认知时间的本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主要是空间结构的投射。普遍的时间认知模式有人静时动型、人动时静型和纯时间序列型。因而空间域中最典型的“前后”概念也被投射到了时间域。就人类认知时间时的方向而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在认知时间的时候总是面向未来无论他是静止的还是移动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要通过英汉时间隐喻的对比来检验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找出英汉语民族在线性时间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以进一步论证人的隐喻认知并非任意的,而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不同民族的隐喻认知的共性与差异性都在语言表达上得以体现。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这就使语言成为研究认知的重要窗口。就时间隐喻而言,通过考察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洞悉时间的本质,所以本文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词典词条中得到研究所需的数据并与其使用频率相结合,运用最有代表性的词来反映概念。 此论文是一个从认知角度对英汉前后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两组概念的区分十分关键,即“在先”和“过去”、“在后”和“将来”。“过去”和“将来”必须以时间体验者为参照,时间体验者所在的位置体现现在,他的方向性决定前后,因而决定“将来”在前还是“过去”在前;“在先”和“在后”不必考虑时间体验者的位置,而直接考察时间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先后次序,“在先”事件在时间上早于“在后”事件并位于“在后”事件之前。本研究考察的重点是必须以时间体验者为参照点的“将来”在前还是“过去”在前。 通过研究,作者发现: 英汉时间隐喻主要有以下两个共同点:一、英汉语都体现出三种基本的时间认知模式,即人静时动型、人动时静型和纯时间序列型。二、未来时间位于观察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