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前/后”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经验现实主义,体现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意义、思维和推理的全新的观点。它认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经验。因而,在隐喻研究中,认知观取代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因为传统的研究方法没有体现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也忽略了隐喻在人类认知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认知工具。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结构相对丰富的始源概念来理解结构相对欠缺的目标概念。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其本质是认知的,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产物,而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借助隐喻才能认知时间的本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主要是空间结构的投射。普遍的时间认知模式有人静时动型、人动时静型和纯时间序列型。因而空间域中最典型的“前后”概念也被投射到了时间域。就人类认知时间时的方向而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在认知时间的时候总是面向未来无论他是静止的还是移动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要通过英汉时间隐喻的对比来检验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找出英汉语民族在线性时间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以进一步论证人的隐喻认知并非任意的,而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不同民族的隐喻认知的共性与差异性都在语言表达上得以体现。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这就使语言成为研究认知的重要窗口。就时间隐喻而言,通过考察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洞悉时间的本质,所以本文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词典词条中得到研究所需的数据并与其使用频率相结合,运用最有代表性的词来反映概念。 此论文是一个从认知角度对英汉前后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两组概念的区分十分关键,即“在先”和“过去”、“在后”和“将来”。“过去”和“将来”必须以时间体验者为参照,时间体验者所在的位置体现现在,他的方向性决定前后,因而决定“将来”在前还是“过去”在前;“在先”和“在后”不必考虑时间体验者的位置,而直接考察时间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先后次序,“在先”事件在时间上早于“在后”事件并位于“在后”事件之前。本研究考察的重点是必须以时间体验者为参照点的“将来”在前还是“过去”在前。 通过研究,作者发现: 英汉时间隐喻主要有以下两个共同点:一、英汉语都体现出三种基本的时间认知模式,即人静时动型、人动时静型和纯时间序列型。二、未来时间位于观察者的
其他文献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茶叶也是我国传统出口主要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茶叶主要进口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地区
焦点是一句话中说话者所要着意强调的部分。说到底,焦点还是一个语用概念,它的语义功能是强调突出,而这又必然在结构上有所体现,即焦点倾向于用特定的句式来表达,同时,焦点的表达还
【目的】研究细胞癌变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泛素蛋白连接酶MDM2、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在人口腔正常黏膜、白斑、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深
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翻译,都涉及对原文的理解与解释。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是对原文的接受,解释则是对原文的阐发。这就为阐释学引入翻译提供了理
房屋拆迁最核心的问题是补偿。目前我国的房屋拆迁补偿立法凌乱而不成体系,实践中也存在严重损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本文论述了我国城镇拆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即城郊集
在向公众报道新的事实,传递各种新的消息时,新闻,尤其是客观新闻所传播的信息往往被认为是客观的、公正的和独立的。但由于意识形态、党派利益等原因,绝对的客观新闻是不存在
目的:探究电针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
迁安市位于唐山市的东北部,因与北京临近,故语音系统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迁安方言中没有卷舌韵母,这一语音特点同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儿化与北京话的儿化相比表现出了自己的特
语用标记语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远不能说是彻底的。此外,汉语语用标记语的研究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廖秋忠(1986)运用Quirk(1972)、Halliday & Hasan(1976)及Longacre(1976a)的
目的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学调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将64名留守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用焦虑SAS、抑郁SDS和访谈等方法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学调查。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