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如何保障留守儿童正常、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孤独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和环境的。人格作为典型且稳定的个人特质,会对个体的情感认知风格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而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父母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有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体验。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通过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孤独感问卷以及自编的留守儿童情况采集表,考察了560名小学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友谊质量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孤独感与人格、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检验了友谊质量在人格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比较了这种作用机制在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友谊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2)孤独感和友谊质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友谊质量显著低于女生。
(3)孤独感和友谊质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儿童孤独感体验最高,五年级儿童孤独感体验最低;四年级儿童友谊质量最低,五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友谊质量差异不显著。
(4)人格各维度、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
(5)人格部分维度、友谊质量能够显著预测孤独感,友谊质量在部分人格维度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因留守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说来,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分别在外向性、谨慎性和情绪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非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在外向性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宜人性、情绪性与孤独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验证了友谊质量在留守儿童人格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了这一发现对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还指出了本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