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癫痫(epilepsy EP)是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Rac1(ras相关的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属于Rho家族小GTP酶,Paks、Limks是Rac1下游效应因子,它们均与细胞骨架重组及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Rac1在癫痫形成中起重要作用,Rac1抑制剂NSC23766可使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减轻、癫痫潜伏期延长及慢性期自发发作频率减少。然而Paks、Limks是否在癫痫大脑中表达或该通路靶向干预是否影响癫痫的形成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Rac1/Paks/Limks通路进行干预,进一步探讨Paks、Limks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该通路参与癫痫形成的可能机制。目的研究Paks、Limks在氯化锂-匹罗卡品(PILO)致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ak1抑制剂IPA-3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以阐明Rac1/Paks/Limks通路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Rac1抑制剂NSC23766干预前后Paks、Limks在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明确Pak1在Rac1/Paks通路中的作用,应用Pak1抑制剂IPA-3预处理实验动物,观察癫痫大鼠行为学是否改变。结果所有用于制作癫痫模型的大鼠78.33%(47/60)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SE)并存活,死亡率为17.72%,71.67%(43/60)的大鼠达到IV-V级发作,对照组无痫性发作。1.Western Blot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ak1、Limk1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均上调(P<0.05),Pak2在癫痫大鼠及正常组大鼠海马中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癫痫组相比,应用Rac1抑制剂NSC23766干预后,Pak1、Limk1在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减少(P<0.05),Pak2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ac1抑制剂NSC23766参与癫痫发生的过程可能是通过Pak1、Limk1在癫痫大鼠中起作用。2.行为学结果癫痫+IPA-3+NSC23766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由20.17±3.76min延长为30.00±6.69 min P<0.01),慢性期自发发作次数减少(由12.50±2.17减少为7.33±1.86 P<0.05)。与癫痫对照组相比,癫痫+IPA-3+ML099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由20.17±3.76min延长为29.83±3.19 min P<0.01),慢性期自发发作次数减少(由12.50±2.17减少为9.00±2.76 P<0.05)。癫痫+IPA-3+NSC23766组与癫痫+IPA-3+ML099组相比,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30.00±6.69 min、29.83±3.19 min)及慢性期自发发作频率(7.33±1.86、9.00±2.7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k1、Limk1均参与了癫痫的形成,主要通过影响癫痫发作潜伏期长短及慢性期自发发作频率参与癫痫的发生发展,而Pak2可能与癫痫的形成无关;NSC23766及IPA-3在对癫痫的形成有一定的减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