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福建省莆田市城乡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需求;(2)分析福建省莆田市城乡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3)对福建省莆田市城乡社区居民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干预分析,比较干预效果,探索可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自制《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在福建省莆田市依据地理位置从市中心向外在城市和农村各选择3个社区和乡村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选择18名护理本科生和每个社区或乡村各1名干部作为调查员和调查协调员,分别进行了集中培训,统一调查标准。基线调查每个社区、乡村各发放问卷17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68份。对社区居民进行为期6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方式以护理专业学生联合社区、村干部,入户进行“面对面”的艾滋病知识宣传为主,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材料、艾滋病图片展览,播放艾滋病知识VCD为辅。在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失访14人,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6份,收回有效问卷968份。在研究中采用描述性统计、x2检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基线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后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及态度行为的变化,并采用x2检验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1)968名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6.3%,以46.3%为界,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平均知晓率为57%,低分组平均知晓率为35.7%。(2)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受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多因素的影响。(3)健康教育干预后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84.60,P﹤0.01);干预后社区民民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较干预前呈正向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4.75,P﹤0.01)。(4)健康教育干预后,社区居民对愿意了解、获得及传播艾滋病知识的意愿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39,P﹤0.01)。结论:(1)福建省莆田市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高年龄、农村、低文化、低收入程度、对艾滋病病人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的社区居民应成为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2)入户进行“面对面”艾滋病知识宣传为主的方式,宣传材料为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较大提高,态度和行为有所改善,表明本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3)干预后,大多数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行为均有一定的正向改变,但心理上仍存在对艾滋病的排斥,部分居民仍存在歧视接受艾滋病病人现象。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