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于是权益资本成本作为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所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权益资本成本即投资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购买股票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审计意见作为独立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鉴证和监督的结果,是投资者较易获得的可靠信息,无疑成为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向投资者传递了不同的信号,对企业的声誉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使投资者要求不同的回报率,进而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产生有差别的影响。此外,在我国特色的制度环境下,不同性质的终极控制人所拥有的权力和资源不同,利益动机和行为特点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那么终极控制人性质的差异是否会作用于审计意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声誉理论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构建实证研究模型。以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长期资产占比、财务杠杆系数、盈利能力、beta系数、资产周转率作为控制变量,选用Easton模型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将2010-2014年沪、深A股385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审计意见类型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差异是否作用于前者,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审计意见类型对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当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因为非标意见的发表传递了消极的信号,同时损害了企业的声誉,投资者要求更多的投资回报。第二,审计意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终极控制人性质这一因素,终极控制人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风险的定价功能,当终极控制人的性质为国有时,可以相对降低非标意见的发表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也即在控制其它条件后,当两种类型的企业都被出具非标意见时,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比非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上升的程度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作为政府应转变角色定位,完善各项职能;第二,加强监管,提高审计失败的曝光率;第三,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使投资者得到保护;第四,企业应加强内部公司治理。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