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组学的假交替单胞菌属不同种的多糖降解和代谢途径的比较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R6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在海洋高分子量有机质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于海洋细菌降解高分子量有机质的能力和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是属于γ-变形菌纲的一类海洋特有细菌,在全球海洋广泛分布。该属的多样性很高,目前该属已有41个种。目前,已从该属菌株中发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胞外酶,说明该属细菌很可能在海洋高分子量有机质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于该属对高分子量有机质的降解能力尚缺乏系统认识。海藻酸是褐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则是甲壳类动物外骨骼的典型成分,这两类多糖在海洋中储量巨大。已有研究从假交替单胞菌中分别发现了海藻酸裂解酶和几丁质酶,说明相应菌株分别具有降解海藻酸和几丁质的能力。本实验室前期已对假交替单胞菌属多个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本论文拟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比较分析和实验分析,系统研究该属对海藻酸和几丁质两类多糖的利用能力,揭示其降解和代谢途径,为阐明海洋细菌对高分子量有机质的降解机制奠定基础。1.假交替单胞菌属降解和代谢几丁质和海藻酸的途径通过基因组分析,从Pseudoalteromonas(P.rubra)、Pseudoalteromonas flavipulchra CP.flavipulchra)和 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P.tetraodonis)中,发现了几丁质的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多数在染色体上聚集成簇。对P.rubra来说,在大小两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有4个基因簇。小染色体上的基因簇主要包含3个几丁质酶基因(PRUBb1435、PRUBb1437和PRUBb1438);而大染色上分布有3个基因簇,其中2个基因簇分别包含3个几丁质酶基因(PRUBa0113、PRUBa0115 和 PRUBa0117)和 2 个几丁质酶基因(PRUBa1269 和 PRUBa1270),这些几丁质酶主要参与几丁质降解为寡糖和单糖的过程。大染色体上还包含一个由 4 个基因(PRUBa4419、PRUBa4420、PRUBa4421 和 PRUBa4423)组成的保守基因簇,参与几丁质降解产物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转化,其中PRUBa4423(Kinase)、PRUBa4421(nagA)、PRUBa4419 分别负责 NAG 利用过程中的磷酸化、脱乙酰化和脱氨,之后,NAG转变为果糖-6-磷酸,进入到糖酵解途径中。与P.rubra类似,P.flavipulchra大小两条染色体上分布有4个几丁质酶基因簇。小染色体上的3个几丁质酶基因(PFLAb0431、PFLAb0432和PFLAb0434)构成一个基因簇,而氨基己糖苷酶基因(PFLAb0710和PFLAb0719)、信号蛋白基因(PFLAb0713)和转录调控基因(PFLAb0716)构成另外一个基因簇,小染色体上的这些基因参与几丁质降解为NAG的过程。大染色体上也有两个基因簇,PFLAa0063(GspK)、PFLAa0064(nagA)、PFLAa0066 和 PFLAa0067(nagB)构成一个基因簇,PFLAa3543(agaA)、PFLAa3544(nagK)和 PFLAa3548(agaR)构成另外一个基因簇,主要负责NAG的进一步利用。与P.rubra和flavipulchra不同,P.tetraodonis的基因簇主要在小染色体上,除两个几丁质酶基因(PTETb0328和PTETb0329)构成的基因簇外,还有一个由6个基因构成的基因簇,其中一个基因(PTETb0171,nagZ)编码的氨基己糖苷酶负责几丁寡糖的分解;ATP酶和脱乙酰化酶(PTETb0172和PTETb0174)则分别负责NAG的磷酸化及脱乙酰化,使其转变为葡萄糖胺-6-磷酸;转氨酶(PTETb0173)负责将果糖-6-磷酸转变为葡萄糖胺-6-磷酸;MFS transporter(PTETb0175)负责几丁质降解产物的转运;lacI家族转录调控因子(PTETb0169)则可能调控这个基因簇的转录。在Pseudoalteromonas agarivorans(P.agarivorans)中发现了海藻酸降解和代谢途径,发现多数基因存在于单个基因簇中。海藻酸裂解酶(PAGAa1382、PAGAa1383、PAGAa1393)负责将高分子量的海藻酸转变为不饱和的单糖醛酸;KdgF(PAGAa1384)和脱氢酶(PAGAa1381)负责将不饱和的单糖醛酸转变为2-酮-3-脱氧-D-葡萄糖酸(KDG);2-脱氢-3-脱氧葡糖酸激酶(PAGAa1386)主要负责将KDG转变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KDPG进入Entner-Doudoroff(ED)途径。此外,ED途径的2-酮-3-脱氧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PAGAa1388,eda)、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基因(PAGAa1390,fbaA)和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PAGAa1391,fbp)也位于该基因簇中。2.假交替单胞菌属不同种对几丁质和海藻酸降解和代谢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了进一步在全属水平上了解本属对几丁质和海藻酸的利用,我们对不同分支的18个种的模式菌株的两类基因簇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这两类多糖的降解和代谢途径在全属中的分布截然不同:分支L-Ⅰ、L-Ⅱ、L-Ⅲ、L-Ⅳ.1、L-Ⅳ.2和L-Ⅳ.3中几乎所有的种都含有几丁质降解和代谢途径,不含有海藻酸降解和代谢途径;与之相反,分支L-Ⅳ.4中几乎所有的种都含有海藻酸降解和代谢途径,而不含有几丁质降解代谢途径。据此,推测分支L-Ⅰ、L-Ⅱ、L-Ⅲ、L-Ⅳ.1、L-Ⅳ.2和L-Ⅳ.3具有几丁质利用能力,而家系L-Ⅳ.4则具有海藻酸利用能力。为了验证上述推测,本论文测试了上述18个种分别利用几丁质和海藻酸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几丁质利用基因簇的菌株部分能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生长,多数能以NAG为唯一碳源生长,含有海藻酸利用基因簇的菌株多数能以海藻酸为唯一碳源生长,该结果证实了前面基因组注释和预测结果,揭示了假交替单胞菌不同种及不同分支在两类多糖降解和代谢能力上的差异。3.几丁质和海藻酸降解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显示,P.tetraodonis(分支L-Ⅳ.3)和P.agarivorans(分支L-Ⅳ.4)在海洋环境中分布广泛、丰度很高。另外,实验分析表明,P.flavipulchra(分支L-Ⅲ)降解几丁质的能力较强。本论文以这三个种的模式菌株作为代表,研究了几丁质和海藻酸降解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对P.tetraodonis的转录结果分析表明,与以海水2216培养及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培养相比,以NAG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NAG利用相关基因的转录均上调,说明NAG可能对这些基因的转录起了诱导作用。另一方面,比较P.teraodonis分别以NAG和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培养的转录组发现,NAG条件下,糖酵解、糖异生途径相关基因转录均上调,而ED途径中的基因转录则有不同程度下调,说明糖酵解途径在P.对NAG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P.flavipulchra的转录结果分析表明,与以海水2216培养及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培养相比,以NAG和几丁质分别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几丁质利用基因簇中的几丁质酶基因、脱乙酰化酶基因和脱氨酶基因转录均上调,说明NAG和几丁质可能对这些基因的转录起了诱导作用。对P.agarivorans转录结果表明,与以海水2216培养及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培养相比,在海藻酸为唯一碳源条件下,海藻酸利用基因簇中各基因转录上调,说明海藻酸可能对这些基因的转录起到了诱导作用;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中的大部分基因转录下调,而ED途径中大多数基因转录上调,说明ED途径在P agarivorans的海藻酸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其功能的初步分析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含有几丁质降解代谢途径的菌株多数含有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A),而含有海藻酸降解代谢利用途径的菌株则不含有该基因。果糖-6-磷酸是几丁质降解代谢的产物,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负责将果糖-6-磷酸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因此,该酶应该在几丁质的降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磷酸果糖激酶在几丁质降解代谢中的作用,本论文敲除了P.tetraodonis的pfkA基因,构建了敲除株△pfkA。分别以葡萄糖和NAG为唯一碳源培养,敲除株和野生株的生长曲线差异很小。这个结果暗示了 ED途径可能对糖酵解途径起到了补偿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论文综合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分析和实验分析,在全属水平上揭示了海洋特有细菌假交替单胞菌对几丁质和海藻酸两类海洋重要多糖的利用能力的差异及其基因组基础,为阐明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分化及其在海洋有机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CSIRO-Mk3.6.0(简称CSIRO)全球模式输出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4,分别在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进行东亚地区25km水平分辨率、19702099年的模拟试验(简称Cd R)。首先选择参考时间段19862005年对两个模式在中国区域气候态和极端气候的模拟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全球模式CSIRO和区域模式Cd R在两种排放情景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总体提升,国内互联网经济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我国物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然面临着整体物流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差以及资金回收慢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搭建新型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未来国内物流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因此,以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平台运营策略增加平台自身竞争优势,对平台发展不可或缺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拥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丁苯酞(Butylphthalide)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特效药。在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输液器会吸附药液中的丁苯酞,降低药效。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本论文率先采用仿生表面改性技术对聚苯乙烯-b-聚乙烯-co-丁烯-b-聚苯乙烯(SEBS)进行改性,随后接枝维生素E衍生物(TPGS)制备了一类低丁苯酞(NB
锂硫电池由于其活性物质硫具有高能量密度(2600Wh Kg-1)、高比容量(1675mA hg-1)、来源丰富、环境友好且价格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之一。然而,硫电极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硫元素利用率较低,严重影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二维过渡金属硫、硒化物(TMDs)凭借其带隙和晶相的可调控性、独特的电学性能,在储能和能源转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研究
医用金属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骨修复领域。然而,因金属材料表面惰性导致其植入体内后成功率较低。因此,如何通过表面改性方法,在材料表面构建仿E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有3%-4%的种质资源可以通过其化感作用抑制伴生杂草的生长。化感物质是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的重要物质,近来的室内评价发现,水稻的Momilact
近几年来,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中,从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均取得了比传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更好的效果。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一个典型的逆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在于设计有效的退化模型从给定的低分辨率图像中重建出潜在的高分辨率信息。随着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浅层网络、深层网络和带有注意力机制的网络。第一阶段的浅层网络被用来泛化传统的图像超
换流变压器处在交流电与直流电相互变换的核心位置,良好的内绝缘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将承受交直流电压和极性反转电压的作用,面临的关键问题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严重违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净化和修复环境,众多科研工作者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生物法、物理化学法、高级氧化技术等。半导体光催化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中的一种方法,由于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几乎能降解所有的污染物等优点,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要求是开发出高效的光催化剂。但是,被研究最多、公认高效的Ti O_2光催化
本论文通过合成聚合物基功能微球提高了材料的基本性能,而且赋予了材料新的特性,随着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的日益成熟,功能性微球的合成已成为功能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淀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