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结构性下移,2015年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从供给侧解决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近年来,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困难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不利因素的困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矛盾不断凸显,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难度不断加大。所以,准确、客观地分解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并对经济新常态下长期趋势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政策当局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便尤为重要。国内很多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进行测算和预测,目前主要采取以潜在产出的概念为基础的生产函数法以及单变量统计趋势分解法,但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生产函数选择的主观性以及要素趋势计算的变动性使得生产函数法对于潜在产出进而长期趋势的测算仍需改进。而统计趋势分解法缺少经济理论的支撑。相对而言,以 King,Plosser,Stock and Watson(1991)的研究为基础的 KPSW理论在进行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分解测算方面存在三个优势。第一,由于该理论建立在协整理论之上,故所分解的经济增长长期趋势能够合理利用经济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并加入多变量的有用信息。第二,该理论首先基于一定经济含义进行结构冲击的识别,然后累积长期冲击效应进行趋势的分解测算,故所分解的长期趋势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第三,该理论还可以考虑结构突变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KPSW理论,首先对所构造的中国经济变量系统的结构冲击进行识别并分析,进而分解测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成分。然后,本文还尝试构建1952年以来的经济变量系统,并将1978年设为结构突变点,从而考察存在结构突变的趋势分解效果。最后,本文对2012年后经济新常态下产出长期趋势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内涵阐释。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结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本文在进行变量系统结构冲击的识别时将第一个长期冲击当作“投资冲击”,将第二个长期冲击当作“贸易冲击”,并发现第一个长期冲击对产出、消费及投资产生了正向长期影响的同时对净出口产生了负向长期影响,第二个长期冲击对投资没有长期影响的同时对产出、消费与净出口产生了正向长期影响。第二,本文用多变量BN分解以及BQ分解两套思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发现基于BQ分解思路得到的产出长期趋势增长率、随机趋势以及周期成分很好地符合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特征,而基于多变量BN分解得到的趋势与周期效果相对较差。第三,本文尝试将1978年设为结构突变点从而进行带结构突变的多变量BN分解,结果发现分解出的产出长期趋势增长率优于对第一个变量系统进行无结构突变的多变量BN分解结果。同时,本文也得到了 1978年前后存在差异的产出固定趋势增长率,为评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第四,本文依据BQ分解的结果首先发现,2012-2018年新常态时期产出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均值仅为7.07%,而受其阶段性下移引致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均值仅为6.90%。然后,本文从构成产出长期趋势的两个随机趋势的角度发现,进入新常态后两个随机趋势的增长率均相对下移,其波动均明显减小,但长期趋势及其增长率的位势变化由第一个随机趋势主导。同时,虽然新常态以来长期趋势增长率的位势是由第一个随机趋势决定,但是近三年长期趋势增长率的运行方向却是与第二个随机趋势的增长率相一致。第五,本文认为新常态时期产出长期趋势增长率的阶段性下移是由长期供给因素、长期供给能力的转变所决定的,而物质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显现和技术进步效应消减是新常态下产出长期趋势增长率不断下移进而实际产出增长率不断下移的主要原因。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在分解产出的趋势与周期前进行了结构冲击的识别并对结构冲击进行了具有经济意义的分析,故产出的趋势与周期分解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二,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尤其是从构成长期趋势的两个随机趋势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第三,本文尝试利用带结构突变的多变量BN分解对建国初至今的产出长期趋势进行分解,而此方法在国内学术研究中较为罕见,故本文的应用会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