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神经科学的逐步发展,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有了全新的认识。研究表明,TIA是脑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是一种医学急症,TIA发生后90d脑卒中发生率高达10.5~14.6%,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24小时以内。TIA是缺血性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因此,在TIA发生后,及时准确地预测早期卒中风险,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ABCD2评分是被国内外公认的可以快速准确对TIA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TIA众多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中,ABCD2评分只纳入了年龄、血压、血糖、临床症状以及症状持续时间,而未引入脑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应该更加深入的认识、研究和总结TIA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脑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危险因素,以便更加准确地对TIA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分层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二级预防,从而达到降低卒中风险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003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患者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与各种临床特征、危险因素、7d预后以及ABCD2评分的关系,探讨各相关因素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发现:①41%的TIA患者伴有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脑动脉狭窄组,高龄且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易发生广泛性脑动脉狭窄(非单一动脉狭窄)。②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h的TIA患者多伴有脑动脉狭窄;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h的TIA患者多不伴有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导致的TIA发作多具有短暂、刻板、反复的特点。③伴有脑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与不伴有脑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两组ABCD2评分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因此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与是否伴有脑动脉狭窄无直接关系。前循环血管狭窄的TIA患者中,ABCD2评分为高危组的患者多于后循环血管狭窄的TIA患者,前者继发为脑梗死的风险性相对较高。④56.2%的TIA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最为明显。⑤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TIA患者与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TIA患者,两组ABCD2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与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直接关系,前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性相对较高。⑥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直接影响TIA患者预后,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逐渐加重,ABCD2评分逐渐增高,7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患者逐渐增多。本研究通过探讨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与TIA患者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TIA的发生发展机制,为TIA的分层诊断、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今后更加规范深入的开展TIA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