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历来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两大重要内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出口订单的突然减少,使中国商品的外需骤然缩减,社会失业突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外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必然要求国内其他的社会需求来顶替骤减的国外需求。国内需求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二是消费需求。次贷危机发生以后,投资需求得到迅速启动,理论上来讲,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项大型投资项目的实施,在增加当期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会增加今后的社会生产能力,如果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增加,下一期会使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可见增加消费需求是解决需求相对不足问题的关键。但是国内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只有50%左右,且多年以来呈不断下降之势,而消费需求不振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收入差距带来的收入限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认识到要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必须要改善收入分配。在主流经济学原理中,从微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的分配是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贡献的报酬,这种分配会使资源的配置达到一种社会帕累托最优;宏观上,社会收入差距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互相矛盾的两种观点,究竟是收入差距大还是收入差距小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缺乏一种统一的认识。这些使得改善收入分配缺乏一种基础理论的明确指导,收入分配的改善更多是出于一种社会道德层面的考虑。可见,为什么要改善收入分配,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改善收入分配,亟需一种理论上的支撑。在古典经济学的消费需求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公理性假设前提:一是消费无餍足性假设;另一个是消费量和效用值之间具有严格单调性关系的假设。在这两个公理性假设前提之下,消费者的效用始终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费者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将把除投资以外其他所有的收入用于消费。在不考虑对外贸易和政府的两部门经济中,投资等于储蓄条件下,国民总收入的构成只有投资和消费两部分构成,收入不是用于投资就是用于消费,可见在这种假设前提之下,将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消费能无限增加以及宏观上不存在需求不足和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合。本文根据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提出消费存在餍足性,在餍足性假设前提之下,对微观消费效用理论和宏观消费需求理论做了部分创新性研究。认为消费的不足是由于高收入群体的饱和消费有限以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限共同构成。在出现社会需求不足,没有大的创新出现,且不能增加高收入群体的饱和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减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能够有效增加社会总的消费需求,使经济增长摆脱需求不足的制约,为改善收入差距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文章运用静态分析方法探讨了当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时,通过多种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手段来增加国民总收入的措施。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比较,得出从长期来看,改善收入分配是解决需求不足、增加国民总收入的有效办法之一,并用数据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假设出一个具体的生产函数结合需求—收入拟合曲线,分别就劳动力过剩拐点同消费—收入线性拟合曲线的拐点两个维度的各种组合情况,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路径和收入分配变化的趋势。从分析中发现,作为人口大国在转型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收入差距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在过剩劳动力被吸收完毕以后,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才能依靠市场手段得到改善。可见社会收入差距呈现库茨涅茨型倒“U”型曲线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一定具有必然性,在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着调控收入分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