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与丁苯酞药物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与丁苯酞药物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丁苯酞组和介入治疗组。丁苯酞组:按照国内指南积极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日,疗程14天。后改用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3/日,疗程3个月。介入治疗组:在积极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按照本院介入科血管内治疗操作常规行急诊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个月预后良好、早期恢复良好、发病72小时颅内出血、3个月内死亡情况。结果:共纳入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丁苯酞组31例,随访脱落3例,最终收录28例。介入治疗组20例,无脱落。3个月后预后良好的患者丁苯酞组39.3%与介入治疗组4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0)。早期恢复良好的患者丁苯酞组3.6%低于介入治疗组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9,P=0.377)。介入治疗组72h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丁苯酞组的3.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2,P=0.032)。3个月死亡率介入治疗组为15.0%高于丁苯酞治疗组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9,P=0.377)。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行丁苯酞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相比,远期预后相近,且可能降低颅内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细胞信号转导往往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的动态相互作用实现。一旦一个信号被终止,相互作用的信号蛋白就会及时分离,使细胞回到一个基本状态,准备对下一个刺激做出反应。这些动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由模块化结构域去亲和识别具有特殊序列特征的结构来完成的。酪氨酸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tyrosine,pY)作为一种特殊信号对接位点,介导着信号转导的重要通路,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目
本汉译实践材料选自《南非及其瓦尔河上游淡水资源挑战》一书。该书主要涉及“南非水资源”相关问题。南非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较为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其经济发展,而淡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全麻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麻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室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目前仍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世界首位。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腺癌。其病理演变
背景精神分裂症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虽然第二代抗精神分裂药如奥氮平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引起患者机体产生代谢紊乱(Metabolic syndrome,MS),引起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严重不良反应。此类不良反应如血脂异常、葡萄糖不耐受、炎症和IR等己成为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病人药物依从性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慢性奥氮平治疗过程中,氧化低密
空间服务机器人及地外行星巡视器的自主能力是人不在控制闭环时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其中,涉及状态估计与运动规划问题。比如,空间机器人与目标航天器的自主对接需要估计相对位姿,其携带的机械臂对目标进行维修时需要规划出合理的路径,巡视器在地外星体自主导航需要实时定位。本文研究高斯过程在状态估计与运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共享的相同连续时间轨迹表示,类似因子图问题结构,以及最大后验概率推理框架。首先介绍了向量空
长期以来,研究者更多地将李劼人长篇小说视为西方近现代文学的产物,却极大地忽视其与中国古典世情传统的血缘联系。通过对李劼人长篇小说与作家本人阅读记忆的相互参照,我们
目的:评价保湿剂(Cure Code Double Barrier Cream)对老年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影响。方法:招募70岁以上的老人30名,男女不限,双下肢无原发皮肤病(可以有干燥和瘙痒)。左右胫前
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调查统计表明,2018年全球食管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是572,034和508,585,在恶性肿瘤中分别排第九位
沈尹默(1883-1971)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教育家。相较其他身份,沈尹默的诗人身份特别是旧体诗人身份常常被学术界忽视,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沈尹默一生笔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