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经营和投资市场风险日益加大,不断有企业因巨额亏损而破产倒闭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让企业和监管部门意识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缺失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引发了企业和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反思。而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这些事件的发生也说明了许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监督要素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监督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在此背景下,COSO委员会于2009年1月发布了《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南》,该指南以有效的监督需要以风险为导向作为核心理念,以将监督有效地植入企业的持续控制过程为根本目标,构建了一个有效监督的模型,从而帮助组织提高监督的效果和效率,最小化内部控制失败并提高决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该指南在实质上推动了内部控制监督要素的应用性发展。目前,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要素,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应用指引,理论方面对监督要素的专门研究也很少,且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本文在对监督要素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引介了COSO监督模型的核心内涵,并较为细致地分析了监督模型的创新性。在与我国现有的相关法规进行比较后,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指引》,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企业更好地实施内部监督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本文运用COSO的监督模型对我国企业监督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特点,提出企业可以从建立良好的监督基础、设计和执行有效的监督程序、及时评估和报告结果、定期评估监督的效果和效率四方面着手,构成一个动态的、持续演进的过程,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