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身教科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为适应中小学修身科教学的需要而出现的教科书,主要承担德育的任务,集中探讨一个人对己身、家族、社会与国家应尽什么责务和如何尽责务的问题。其出现后,经历了清末的初步发展与繁荣,至民初达于鼎盛,1923年随着修身科的废除而步入尾声。在编写上,经历了从多科混编到单科专编,从翻译到编译再到自编的发展过程。在思想内容上,则朝着科学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在语言上,则由文言文渐转为白话文。
修身教科书的修身思想包括个人修身、家庭修身、社会修身、国民修身等思想内容,其中,个人修身为修身的起点与最低层次,依次向外推延为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领域中的修身,层次逐级提高,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提升,彼此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章从个人修身的意义、个人修身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修身教科书的个人修身思想,并分析了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个人修身思想的异同。在修身教科书看来,个人修身不仅是个人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领域中修身的基础,还是个人幸福、社会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个人修身的方法,由低到高包括身体、精神、道德、自立等四个层面的修养。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的个人修身思想都重视人的身体、精神与道德的全面修养,尤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相比而言,民初修身教科书更加重视人的自立意识的培养。
第三章从家庭修身的意义、家庭修身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修身教科书的家庭修身思想,并分析了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家庭修身思想的异同。修身教科书认为,家庭修身不仅是个人修身的延续、社会修身与国民修身的前提,还是个人幸福、社会与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家庭修身的方法也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第二层次都以促进家庭人际和谐为目标,第一层次可概括为幼仆之道,即作为子女、弟妹、妻子、佣仆的责务;第二层次可概括为家长之道,包括作为父母、兄姊、丈夫、主人的责务。第三层次则以促进家庭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家庭成员对家庭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进步、家庭事务的处理及家庭风气的养成也要尽一定的责任。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的家庭修身思想都重视家庭人伦道德的修养与家庭人际和谐的促进,但相比而言,民初的部分修身教科书则开始尝试从家庭经济、家庭教育、家庭事务、家庭风气等更大的范围上来理解家庭修身,而不再局限于家庭道德修养的狭小范围。
第四章从社会观及社会修身的意义、社会修身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修身教科书的社会修身思想,并分析了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社会修身思想的异同。在修身教科书看来,社会修身不仅是个人与家庭修身的延续,国民修身的前提,而且是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修身的方法由低到高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为目的,要求人们遵守公义、遵守秩序、遵守礼仪;第二层次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要求人们在互不侵犯的基础上,能够互爱互助,举办慈善事业;第三层次则以推进社会发展为旨归,要求人们通过各谋职业、谋取团体进步与谋求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来为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公共建设的发展做贡献。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都认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社会和谐的促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不同的是,民初修身教科书还强调了人们对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公共工程的发展的责任。
第五章从国家观及国民修身的意义、国民修身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修身教科书的国民修身思想,并分析了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国民修身思想的异同。修身教科书认为,国民修身是修身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国家生存与强盛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安全与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与基础。修身教科书的国民修身思想以爱国为核心,其爱国之道由低到高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尽国民义务,包括履行守法、纳税、服兵役、受教育等义务;第二层次则包括为国奉献、爱国旗、扬国粹、雪国耻等;第三层次则以各尽其职、各保权利为内容。修身教科书的国民修身思想具有三个特点:爱国要求的低标准;重视实际行动;以培养一个好国民为目标。清末与民初修身教科书的国民修身思想都强调国民既要尽爱国义务,又要履行国民权利,但不同的是:一、清末修身教科书要求国民不仅要爱国,还要尊君;二、民初修身教科书较多的强调了国民各尽其职,行使其国民权利的爱国意义。
修身教科书的修身思想具有两大特点:一、与传统修身思想相比,修身教科书的修身目标在于培养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因此,道德要求相对较低;二、与革命宣传相比,其思想观点相对保守,并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
修身教科书的修身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一、教科书的编写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映实际生活的需要,便利于实践操作;二、教科书应当广泛吸收古今中西各家思想之长;三、当前应在中小学开设修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