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永远是一个无止境的研究课题,人类社会的回顾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这一因素,除了静态地研究某特定文化的性质外,动态的文化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相关的理论也渐渐趋于成熟,本文旨在基于一个比较新的理论──模因论为视角,通过文化传播的载体,方式以及结果的模因分析,展开对文化传播的研究。模因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最后一章,根据他的解释,模因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的作用类似的那个东西。《牛津英语词典》中被定义为:“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 , especially by imitation”(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这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试图对文化的起源、文化的进化以及文化的传播进行新的视角阐释。该理论认为,人具备模仿的能力,大量模因通过模仿这种方式进行传播,并且带有竞争性,在传播过程中,强势模因因其具备的模因优势打败弱势模因,从而逐渐促成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与心理框架。在Dawkins提出模因概念之后不久,许多学者如Susan Blackmore、Richard Brodie、Aaron Lynch等,便秉承他的观点,积极撰文阐明模因的含义和规律,并尝试建立文化进化的模因理论。在他们的努力下,20世纪末形成了用模因解释文化进化的新领域。我国语言届的学者也逐渐展开有关模因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将模因论与翻译、语用、交际、教学等方面结合来进行分析。本文则从文化传播这一基本课题着手,对模因的含义与特征,模因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与特性、文化传播的结果等论题做简要阐述、分析。论文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以语言为例,阐述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模因特性,以及它本身作为模因被传播的分析。语言之所以成为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其模因解释便是它在多产性,保真度和长寿性这三个方面极大地促成了成功模因的形成;语言模因的分析主要阐述了语言模因的类型及其表现和传播形式。第二部分,阐述模因论所秉持的模仿在模因传播中的巨大作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模仿在模因论中的定义(与感染、社会学习等类似现象加以区别),完整的模仿过程所历经的四个过程: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以及强势模因与模仿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论述模因论中的模因选择性与模因适应性,对文化传播的两种结果——文化融合和文化冲击进行模因解释。正是由于模因的这种选择性与适应性,才导致某些模因在传播过程中的消失、磨损或者长存。通过以上对文化传播的模因分析,本文得出模因论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客观总结出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意在抛砖引玉,期冀这一课题能得到更加深入广泛的讨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