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追求——贾宝玉与希克厉人格结构比较分析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两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名著。一部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而另一部写于十八世纪中期的中国。但两部作品都通过描写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和人生悲剧,反映了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内心的矛盾和与旧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揭示主人公的人格发展历程。作者通过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对爱情、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本文力图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结构理论来比较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通过分析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转化,探索生命存在的原始意义和终极意义,揭示处于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人有着相同的心灵追求。   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两部作品的作者及其作品,并简述作品主要内容以及两位男主角的个性特点。并介绍了两部作品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该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陈述了该论文所采用的理论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心理分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的互相影响与转化。并简要介绍与此相关的意识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两个主人公本我的相似性。虽然两人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个贵族一个孤儿;所造成的性格有所差异,一个粗暴一个软弱;但童年时期最真实的本我需求是一致的:都执著于纯洁的爱情。   第四章对比两个主人公人格结构中自我的异同点。它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其一,相似的自我心理:阶级背景与旧的价值观念的矛盾,造成两人精神家园的丧失,感到自己是社会的局外人:其二,不同的家庭背景,造成他们对现实不同程度的反抗,即人格结构中不同的自我:希克厉的自我表现为疯狂的报复;贾宝玉表现为对家长和社会的妥协。   第五章是两个主人公人格的回归与升华,都达到了对超我的追求:希克厉放弃复仇,人性回归,通过死亡达到与爱人的灵魂的合体;贾宝玉看透红尘世俗,对现实绝望,通过出家寻找精神的归宿。以无害的方式满足自己真实的欲望,属于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范畴。   第六章总结全文,综述本文核心内容以及本文的意义:中外文化存有差异,但人所追求的同是人的本质,爱情的本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近代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蝇王》通过描写一群少年在荒岛上的生存情景体现了二战后的英国的缩影,它引发读者深思当时的社会以及人性的善恶。很多批
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具有过分简单、以偏盖全、相对稳定而又可变的特征。文化定势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杭州
隐喻和政治演讲是紧密联系的。政治家在演讲中使用隐喻来塑造一个可信、道德和正直的形象,从而获取群众的支持或进一步接近群众。因此,隐喻成为政治家权力操作和建立关系的一个
学位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不仅仅指一种语言现象,更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Lakoff(1980:7-30)认为概念隐喻是一种跨域的映射,即把所熟悉的具体的源域系统地映射到不熟悉的抽象
学位
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职业院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影响英语阅读的文化障碍因素的调查。基于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了探究非英语专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