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桓仁铜锌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凹陷东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桓仁铜锌矿经过多年开采,浅部资源严重不足,亟需基础理论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指导深部与外围的找矿工作。本文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该矿床分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取得成果如下:矿床产于燕山晚期中性杂岩体与寒武系碳酸岩的接触带,受岩浆岩、地层、构造和围岩蚀变的共同控制。成矿岩浆为深成幔源岩浆,侵入期次属于燕山晚期第一阶段。根据CIPW计算可知,多为正常类型岩石,岩石类型为二长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碱量ALK=K2O+Na2O(%)变化范围为4.96-9%,w(K2O)=2.29-5.2%。矿床具有明显分带特征。围岩蚀变强烈,以矽卡岩化为主,分带总趋势是闪长岩-弱蚀变闪长岩-钾长岩化闪长岩-绿帘石化闪长岩-绿帘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透辉石榴石矽卡岩或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大理岩。成矿元素呈垂直和水平分带,在平面上,Pb、Zn矿化发生于外接触带;Cu、Fe矿化发生于近闪长岩体接触带。在垂向上,Pb、Zn矿化偏上,Cu、Fe矿化偏下。矿石可分为铅锌矿石、铜铅锌矿石、铜锌矿石和铜铁矿石,在垂向上其结构、构造也显示分带现象。在矿区及其周围出现以桓仁铅锌铜矿为主的多个矽卡岩或斑岩型矿床,呈规律性分布,表明本区具有元素的分带现象。微量元素、稀土、硫、铅、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母岩为辉石闪长岩,Cu、Pb、Zn、Fe含量较高;矿区岩石及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提供了矿质可能来源于幔源岩浆的证据;硫主要来至幔源岩浆;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成矿母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说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幔源岩浆岩;铅为上地幔来源铅,并符合单阶段演化特点,因而属于显生宙形成的单阶段幔源铅。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成矿流体盐度显示出与地质上划分的成矿阶段一致的对应关系。由早期成矿阶段至晚期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渐次下降,流体密度渐次上升。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来自幔源,并且具有区域特征。因而,在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找矿空间,同时应当在区域上注意寻找斑岩型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