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效果评价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肠-脑互动异常性疾病之一。罗马Ⅳ诊断标准,将肠易激综合征定义为与排便或肠道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肠-脑轴(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之间双向作用的系统)是理解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关键。肠道习惯的改变能反馈给大脑,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可以影响胃肠道的生理机能,如排便习惯的改变或腹痛等。先前已有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别,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通过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这一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治疗相关胃肠道疾病。酪酸梭菌,作为肠道产丁酸菌之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酪酸梭菌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总体症状、生活质量和排便频率,考虑多与其抑制黏膜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研究目的1.探讨通过三硝基苯磺酸灌肠(TNBS)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法构建肠易激综合征小鼠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有效性。2.研究肠黏膜组织炎症反应是否参与肠易激综合征致病过程。3.观察酪酸梭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小鼠内脏高敏感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一次性低剂量TNBS灌肠和为期2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对C57BL/6小鼠进行模型构建。后进行为期1周的灌胃处理,检测内脏敏感性,确认酪酸梭菌的干预效果。2.对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D-LA、MPO、IL-1β、IL-18表达水平。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目的基因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细胞焦亡标志性蛋白GSDMD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内脏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AWR评分在注水0.3ml、注水0.4ml两个压力梯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酪酸梭菌处理组(P<0.05)。经过1周酪酸梭菌灌胃处理后,酪酸梭菌处理组内脏敏感性相比于模型组有显著下降(P<0.05)。2.低倍镜下见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完整,腺体结构排列整齐,无明显黏膜缺损、坏死及隐窝脓肿。模型组小鼠间质可见轻度水肿,伴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3.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18、D-LA、MPO分泌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以及酪酸梭菌处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GSDMD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酪酸梭菌处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模型组GSDM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酪酸梭菌处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实验通过化学刺激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法成功诱导出有效的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2.发现并证实肠道黏膜组织炎症反应参与肠易激综合征致病过程。3.酪酸梭菌干预可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该疗效或与抑制焦亡通路活性相关。
其他文献
[背景]顺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抗癌药物,它会产生活性氧物种(ROS),如超氧阴离子,可以耗尽耳蜗中的抗氧化保护分子。这些过程通过诱导凋亡导致耳蜗毛细胞死亡。氧化应激是一种病理状态,通过自由基作用的氧化应激直接或间接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内耳疾病。氧化损伤激活多种细胞内应激信号传导途径,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肿瘤蛋白53,AKT/PKB途径,NF-κB,Janus激酶(JAK)
研究背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世界范围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一部分DME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对抗VEGF药物反应较差,有些患者治疗后黄斑水肿反复,需要再次注射,表明肾功能可能影响DME治疗的效果。目的研究肾功能对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将DME
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导诱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会增加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了深入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及评估和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通过抑制血管内的血流信号获取血管壁等静态组织的信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成分进行有效的评估。弛豫增强快速采集序
光声断层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PAT)能够对生物组织进行无创横断面成像,且具有较好的光学对比度和超声成像深度。在PAT中,短激光脉冲照射生物组织后,组织的光吸收域由于温度升高,发生热弹性膨胀而产生超声波。位于组织外的阵列传感器检测到超声信号,利用图像重建算法获取生物组织内的吸收能量分布图。一般来说,PAT的空间分辨率可以用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
研究背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指发生于头颈部多个解剖部位的鳞状细胞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有500,000例,其中晚期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仅在50%左右。喉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行第三。吸烟、酒精依赖、HPV感染等都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目前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HNSCC的基因、RNA、蛋白、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日益增多,但自噬
第一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在单吻合口—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sa)后改善2型糖尿病糖代谢的作用背景:近年来,减重手术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减重手术能够导致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密度发生明显改变。然而,目前对于减重手术如何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变化而改善2型糖尿病的葡萄糖代谢的机制知之甚少。目的:探索DJB-sa,是否能改变肠道菌群和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以及这些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男性癌症新发病例中排名第一,约有90.1%的前列腺癌患者和死亡男性被诊断为骨转移。外泌体是大小为30-150nm,由细胞分泌并释放细胞外囊泡,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DNA、mRNAs和microRNAs(miRNAs)等分子。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前列腺癌的骨转移中,外泌体也起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骨骼的动态平衡主要是由成
第一章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研究目的:分析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进食量、体重、糖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利拉鲁肽在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利拉鲁肽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9周龄的db/db雌性小鼠22只,随机分成两组,利拉鲁肽组(L组,0.4mg/kg/day,n=11),对照组(C组,n=11)。每周定时称重、测血糖,实验前后采集d
背景与目的大部分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在内镜下可得到根治。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和超声内镜(EUS)可用于术前评估病变深度,但ME-NBI和EUS的评估准确性是否存在差异仍有争议,ME-NBI联合EUS共同评估病变深度的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E-NBI、EUS和二者联合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以及初步探索ME-NBI和EUS评估病变深度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
研究背景:下肢骨科手术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一种可以在下肢骨科手术中提供有效和安全的镇痛方法,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的麻醉方式之一,与全身麻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术后镇痛、恢复迅速、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也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其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的交感神经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