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中被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影响着。前有中国移动推出的“亲子通”套餐服务,后有现如今备受欢迎的儿童智能手表的火热。不可否认这类技术的发展增进了父母子女之间的联系、便利了父母对子女的监督,尤其是定位服务系统更是延伸了父母对子女保护的双臂。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技术如此便利的同时,未成年人的隐私面临被父母无限的挖掘的可能性,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父母的监护权相撞时,所呈现出来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本文针对未成年人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形态和构成,在分析了未成年人隐私权与父母监护权的产生冲突原因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现阶段法律的不足出发,针对性的提出了平衡两者冲突的一些建议。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简要介绍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引出其潜在的危害,以说明未成年人隐私权易遭受到父母监护权行使过程中的侵害。紧接着从历史起源谈起分别介绍了监护权和隐私权“是什么”的问题,并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享有隐私权且受法律的保护。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论述父母监护权与未成年人隐私权之间产生冲突的具体表现,说明“为什么”这两者之间会产生冲突:父母与未成年人的权利对象有同一指向性,一方是父母履行其监护职责,另一方是未成年人要维护其隐私;法律对未成年人监护范围与隐私干预程度的规定也不明确,每个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隐私权所涵盖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没有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过程;亲权和监护权没有做合理区分,当未成年人的隐私受到监护人侵害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要启动诉讼程序,只能由监护人代为进行,而当侵权行为的实施者正是监护人本人,而其他有资格监护的人或单位不向法院起诉的情况下,法律的缺失也就造成了权利冲突的无法解决;此外我国的封建家长制根深蒂固的影响也是两权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对监护权和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和不足之处:除了现行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保护本身就是并不完备之外,还在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因过于原则和空洞,操作性不强。 第四部分中对协调两权冲突提出了建议,解决了“怎么样”有助于平衡和协调父母监护权与未成年人隐私权冲突的问题:建议制定统一的专门性隐私权保护法律法规;针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将其按年龄阶段划分,对其进行阶段性保护;同时引入“合理怀疑标准”,父母在履行监护职责的过程中只要有合理的、正当的理由,才能掌握未成年子女的隐私信息;完善诉讼代理制度,强化公权力的介入;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及对父母监护人进行引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