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人类传统交往方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网络诚信问题的出现引发人们的思考。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和国家的立身之本。今天,各种不诚信的网络现象,破坏了网络环境,使之变得乌烟瘴气,同时也扰乱了网络秩序,给人们的网络生活以及现实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网络用户的主体,他们的整体网络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诚信价值观,既符合了自然社会向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顺应高校德育这一客观要求的重要体现。研究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诚信价值观,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网络交往的四个基本特点,即空间的广阔性、对象的平等性、交流的实效性以及平台的交互性。网络交往,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体或者群体借助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数字化符号信息达到交换的目的,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信息关系的过程和形式。网络诚信,是指网络主体即网民在网络运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诚信原则、规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网络伦理关系。网络诚信价值观就是主体对于网络或者在网络运用过程中关于诚信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 大学生网络诚信价值观现状面临危机,表现为政治表达中“随心所欲”;物质消费中“见利忘义”;文化学习中“弄虚作假”;娱乐交友中“口是心非”。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因素、教师育人职责不到位、高校网络德育滞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健全、社会舆论引导和监管不力五个方面。 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网络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对策,主要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诚信自觉性;积极发挥教育者在大学生网络诚信价值观培育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高校网络诚信价值观培育实践;加快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校园网络诚信氛围;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网络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