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肇源南地区砂体发育差,油层薄,砂地比低且横向变化快等问题,本文以最新的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为指导,对其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预测有利地区,从而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通过对肇源南地区构造特征研究得到,该区构造为北高南低、东西两侧低中间高的鼻状构造形态,主要发育背斜、断鼻、断块三类构造圈闭。断块多而碎,断鼻少又小。断层和裂缝发育:断层发育南北向、北北西向及北北东向三组,南北向为主要断裂。沉积相研究显示葡萄花油层发育两类沉积体系。北部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南部主要为湖泊滩坝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湖滨沙脊、湖滨泥坪。葡萄花油层储层由北向南变薄。油层厚度、砂岩厚度及砂岩有效厚度表现为西北部厚东南部薄。通过钻井及油藏解剖得到,该区葡萄花油层油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断层、岩性及复合四大类11种。构造断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岩性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南部。油水分布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北部主要受构造控制,南部主要受岩性控制。大致以葡35—葡365—敖233-55—敖13井为界,北部构造高部位为油层、低部位油水同层,油水关系较复杂;南部为纯油层。根据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肇源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原油主要来自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青一段和嫩一段源岩,两套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为Ⅱ类,在嫩江组沉积末至下第三纪沉积前进入大量排烃期。通过油气藏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关系得到,该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构造、岩性、烃源岩三大因素控制。成藏期主要有3个:第一次成藏期发生在嫩江组末期;第二次成藏期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第三次成藏期发生在早第三纪末。油气滞留效应是敖包塔及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的主要机理,其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断层上运-构造-岩性圈闭聚集成藏模式。根据构造、预测储层厚度、沉积相研究成果以及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钻探情况和油气成藏条件等对本区葡萄花油层进行了综合评价,西部斜坡带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其中部和西南部分区域为Ⅰ类有利区,东部鞍部带最具潜力的地区是东南角的茂201-茂202-茂6井区。